第一百零四章 太极图(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希象一步踏出,肉身撕扯罡风,气势浩荡!  

“是…罡劲!”  

焦树葵面色惨白,看见陈希象这踏步而来的气势,以及其肉身带出来的罡风,赫然明白这恐怖道人,居然不讲道理的又进了一个境界。  

旷西达雷同时心头狂跳,知道两个人现在唯有拼死一战才有希望,转身就跑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  

募然。  

旷西达雷一步踏出,两眼锐利,居然发光,好似太阳一般直刺向了陈希象,直接遥隔几十步,与陈希象来了一个视线对撞。  

陈希象一个晃神,跟旷西达雷的视线接触之后,居然好似抬头直视太阳一般,感觉到了强烈的刺目感,不由得双眼微微一眯。  

就是这一个瞬间!  

“机会!”焦树葵当即全身毛孔都舒张了开来,根本不用旷西达雷提醒,他便脚步趟泥一般,迅速连踩连踏过去。  

嗤拉!  

一只八卦手刀居然将空气刺出尖锐的气旋,划破了层层空气!  

焦树葵是上代妖八卦焦萝夫的儿子。  

他父亲三次败在了郭云深手上,而后抑郁成疾而死,但是临死前却创出了一门绝招,对八卦掌的“单刀手”进行了改进,让这一刀有了“出入无间”的变化。  

能如庖丁解牛一般,劈开敌手的任何变化,径直切入对方拳法变化的骨肉之间,而后一挑一拨,就是骨肉分离,当场击杀!  

而旷西达雷的那双眼睛,正是“光明成就”之后的能力,就如同太极拳中的“目击”和道家“巨灵神眼法”一样,把眼睛练得神光熠熠,刺目逼人。  

大成之后,能直视太阳一个时辰而眼睛不酸。  

与敌人交手的时候,一双眼睛就好似太阳般注视过去,当场就能威慑住敌人。  

拳经中说:“名家相搏,以目注目,目力不足者,先输一半。”  

高手相争,胜负往往就是一个破绽的事情。  

二人虽然目睹了陈希象的罡劲修为,但是借助旷西达雷为焦树葵创造的这一个瞬间机会,就算是陈希象炼成了罡劲,被一个丹劲高手的爆发一掌,还是八卦绝技打中的话,下场不会多好。  

刺啦。  

一个瞬间,趁着陈希象眼睛被刺的晃神。  

焦萝夫就抢身窜射到了陈希象身边。  

八卦手刀如庖丁解牛一般。  

电闪之势!  

已然接触到了陈希象的道袍布帛,令焦树葵心中一喜。  

他那一瞬间并感知到了陈希象杀人之后粘在道袍上那还温热的血。  

可惜,如果换作是一般的丹劲宗师,恐怕就算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被这两个人合力之下瞬间秒杀。  

但这人是陈希象。  

功夫已经练到了罡劲入微之境。  

练透了脊髓之后,中枢神经敏感之极,所以才能达到“不见不闻,觉险而避”的境界。  

陈希象目力虽然恍惚,功夫上身却已经是本能。  

就在焦萝夫这一手刀要捅穿陈希象道袍,切入陈希象皮肤的刹那间。  

陈希象左右两肋之下,两只手电闪般就缠绕了过来,是太极的“螺旋缠丝劲”,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奔向了焦树葵这只手臂。  

而后一旋一扭,宛如缠丝。  

罡劲透体打一寸,撕扯罡风。  

焦树葵刹那间就觉得一股罡风先已经将自己的手臂衣袖卷飞了起来,从陈希象的面前滑向了一旁。  

霎时。  

一掌落空。  

焦树葵全身如坠冰窖,毫不犹豫抽身就走。  

却有一道漠然声线渗透进了他四面八方每一寸空气:  

“说了你来了就不能走,试试贫道这一招新创的太极图威力如何。”  

焦树葵闻声之后吓得浑身肝胆俱裂。  

后步连退之刻。  

看见面前道人一步跨过来,左手如云,右掌前推,赫然是天下所有太极拳的起手第一式“云手”,也被称之为太极母拳。  

但但陈希象却不称之为云手,而说是自己新创的一招“太极图”。  

赫见陈希象这一拳架起手之后。  

松腰,松垮。  

却是内在五脏六腑一齐运劲,发出如闷雷之响,酝酿出了一股极其恐怖的力量。  

人体分阴阳,五脏里心、肝、脾、肺、肾,储藏人体精微元素不泄,为里,为阴:六腑里胆、胃、小肠、大肠、膀,三焦,传化物而不藏,为表,为阳。  

这一起手之间,陈希象以体内五脏劲力为阴,以六腑劲力为阳,以劲力为阳,以气力为阴。  

一手斡旋阴阳,化为太极。  

体内气劲如同黄河咆哮,长江浩荡。  

全身气力轰然爆发,由他五指推出,直接令一股强大的气压覆盖在了焦树葵面前一丈!  

真如一张图包裹了过来!  

空气压迫的焦树葵原地被定身不动般,一脸骇然,心内咆哮:  

“我不想死在这里啊啊!”  

然这只手却已经是到了他面前。  

在推进距离焦树葵只有一尺的时候,五指合拢,捏拳砸入!  

空气炸开!  

层层气流涌动,宛如涟漪般扩散四面八方。  

焦树葵被直接砸入胸腹,根根肋骨寸断。  

无穷劲力爆发进去,令他被轰飞砸出十丈外,撞断了连续三棵树!  

最后在第四颗巨树上砸出了一个深坑,嵌挂了进去。  

他头脑长发垂下。  

最后还想挣扎着抬手。  

却只是动了动手指,继而四肢一僵,各都无力的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