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走火入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说道:“殿下,其出身北朝名门,祖父王思政,曾任西魏尚书左仆射,父王仁祐,也是才识过人,乃不二人选啊!”  

“是啊,殿下早日成婚,也好早日有子嗣”  

李治脸色变了变,看着大殿之上的群臣,半天笑了笑说道:“父皇身体欠佳,如此时候大操大办,我心难安啊!”  

李治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是这其中的意味却有些发寒。  

“退朝吧!”  

等李治甩袖而去,大殿上的群臣半天才反应过里啊。  

殿下这是怎么了?  

其中只有长孙无忌眼神闪烁,他走到褚遂良身边,低声说道:“褚大人,你去告诉太原王氏,就说殿下这几日去感业寺,是为了见一个叫武媚的”  

“啊?”褚遂良猛然抬头,“这真的假的?”  

长孙无忌点头,“去吧,断然不能让那女人入宫。”  

等出了宫门褚遂良拦住了几个太原王氏的族人,“王大人,今日天色还早,上翠玉楼喝一杯?”  

“褚大人请客,我怎能推诿?”  

“走!”  

翠玉楼上,太原王氏的官员听闻褚遂良的话,不禁气得面色通红,“你说的可是真话?殿下竟然宁愿要感业寺的一个比丘尼,都不愿娶我太原王氏的女子为妃?”  

褚遂良笑着说道:“王大人,看你这么着急干嘛?这事儿其实不能这么想,殿下终究还是太年轻,看上一个女人很正常,但是咱们做臣子要纠正之,咱们这样.”  

“好,好,妙啊!”  

邯郸城外秦寿带着长乐在薛仁贵、陈泾的掩护下,通过煽动饥民,逃了出来。  

长乐不会骑马,自然是秦寿带着她,别小看骑马,这种简单而朴素的行为,却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绪。  

特别是颠簸的时候,这种情绪更甚。  

而绝大多数的时间,长乐都是沉默的,彼此之间复杂的心情,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加浓烈。  

薛仁贵作为过来人,看出来了俩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自然,不过他没有说话,而是调转马头,将憨货陈泾替换了过来。  

而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长乐休息的地方也离着很近,秦寿似乎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幽香,能清晰的看到对方隆起的衣衫,还有她因为拘谨而奇怪的睡姿。  

这种感觉让秦寿有些难受了。  

特别是自己修炼了内养功以来,这几日感觉浑身都不舒服,呼吸都变得粗重了很多。  

“你不舒服吗?”长乐起身给秦寿送水的时候,看着秦寿满脸发红的样子,不解的问道。  

“呃没,感觉有些热。”  

“这天热吗?”长乐更加诧异,不由伸出精致的小手放在秦寿的额头上摸了一下。  

原本不摸还好,这一摸之下,秦寿突然觉得胸腔都开始有些憋闷,额头上的青筋有些暴起。  

长乐眼睛愣了楞,神情有些担忧。  

“你这是病了吗?”  

“没”秦寿看着面容精致迷人的长乐,白皙的脖子,呼吸愈加的急促,说话有些不利索。  

长乐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面色陡然间有些发红,“你先待着,我去问问薛大哥该怎么办?”  

“没事儿.....别!”  

等过了一会儿,薛仁贵和陈泾急冲冲的跑了过来俩人皱着眉头看着秦寿,“这是?”  

此时的秦寿浑身发烫,浑身似乎有些颤抖,眼中都是红的,喘息声粗重。  

薛仁贵看了半天,然后又搭了一下脉搏,看了看陈泾,然后再次看向长乐,目光十分的复杂。  

长乐异常担忧的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薛仁贵挠了挠头,在想该怎么说,陈泾这憨子直直的说道:“这症状像是做火入魔了。”  

“嗯?怎么会走火入魔了?”长乐凝眉问道。  

薛仁贵说道:“这所谓的走火入魔,其实即使气血混乱,秦寿之前没有武学的底子,也就和老道练习过内养功,后来又学了气力的激发之法。”  

“这几日,两次袭杀赵郡李氏,心力交瘁,算是导致他心神紊乱的诱因,其实最要紧的还是他的内养功出了差错。”  

“内养功是什么?”  

“这”薛仁贵欲言又止。  

长乐急切的说道:“那什么内养功,你们赶紧想办法啊!”  

薛仁贵咽了一口唾沫,终究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出来,“这内养功,其实就是阴阳调和之法,之前在长安的时候,有高阳公主和裴姑娘...”  

长乐多么聪明伶俐的人,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脸色腾的一下,红的要死。  

怪不得,以前秦寿和高阳的动静那么大,秦寿的底子来自于内养功,之前因为和高阳在一起,所以没有出差错。  

但现在高阳和那个裴晚吟都不在,再加上最近攻击赵郡李氏用力过猛,再加上长乐在跟前想吃又吃不到,所以出了问题。  

虽然明白了怎么回事儿,但是长乐还是涨红着脸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无解,除非他自己挺过来,或者找来高阳公户或者裴姑娘。”薛仁贵拽着陈泾目光奇怪的看了一眼长乐公主,然后摇头走了出去。  

等走出了秦寿的帐篷,陈泾有些急切的问道:“老薛,你这么拽我干什么?”  

“你这憨批,这还看不出来吗?”  

“啥玩意?你是说”陈泾惊异的瞪大眼睛看着薛仁贵问道:“不是这到底啥情况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