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命运洪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邯郸以北两百里处,三队人马急匆匆的追赶而来,分别是赵郡李氏的人、邯郸城的守军,以及周边的屯戍部队。  

“报,前面已经没有了车马的痕迹。”  

探子回来报信道。  

战马之上,一个身穿华服的男子,眼神如炬的问道:“没有了马蹄的痕迹,这是什么意思”  

探子无言随行的邯郸城将领也姓李,名为李重,他蹙眉沉吟了一会儿,“见地图拿来。”  

他手下的一个人连忙将地图拿了出来,交给了对方。  

李重低头仔细的查看了周围的地图,然后快步登上一个高地,朝着四周看了半天,摇头道:“不可能啊,这地势都是平川,他们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呢?”  

李重虽然是出自李家,但是却没有一点什么架子,想了一会儿没有想通,他便客气的张口问屯戍部队的几个人,“几位也辛苦一下,帮忙看看,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李将军,客气了!”  

几个屯戍部队的人迈步上前,纷纷讨论。  

其中一个年老的屯戍军领头人拧着眉头查看马蹄印记,有人用手扒拉着马蹄印。  

“这马蹄印不对劲!”  

李重连忙上前,“怎么个不对劲法?”  

老将指着马蹄印扭头说道:“你们看看咱们兵马过去的马蹄印,十分的清晰,但是他们的马蹄印却是模糊一片。”  

众人点头,眼中光芒闪烁。  

老将眼睛灼灼的盯着马蹄,手比划着上面的印记,继续说道,“很难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很符合一种可能,就是他们沿原路返回了”  

“原路返回了?”正在查看马蹄印的李重猛然起身,眼睛睁开的老大。  

其他人也不禁全都怔然。  

李重攥着拳头,皱眉问赵郡李氏的人,“家中可还有人守卫?”  

赵郡李氏的那人被这么一问,额头上霎时间一层密汗。  

因为他豁然想起,因为族长出事,家中的力量几乎全都倾泻而出,几乎没有人留守家中。  

这伙贼人真要是再次返回,那后果.  

“快回去!”赵郡李氏的人急切的说道。  

而此时的邯郸城中赵郡李氏出事的消息传了开来,除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议论,没有多少人第这事情感兴趣。  

对于贫苦大众来说,赵郡李氏家出事,他们更担心的是最终的恶果都会转嫁道他们头上,接下来的生活会不会更难捱。  

在赵郡李氏的地界之上,他们想要活得下去,就得仰仗李家的鼻息,李家但凡不顺畅,他们都要小心翼翼。  

就连邯郸城内的青楼生意都萧条了很多,因为大主顾就是赵郡李氏的子弟们,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即便是李氏子弟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出来快活。  

而今日的春满楼之中,一个‘爆炭’正被一个汉子领着来到一个密闭的房间之内。  

当那人将灯掌上,‘爆炭’才渐渐看清其中情形。  

房间之内都是女子,看到其中一个还处于昏迷中的女子时,她眼睛猛然放亮,“哟,这个模样好,好.老三,你这次捡回来的人质量不错啊!”  

除了脸色有些黑灰,因为饥饿显得憔悴之外,整个人的面容极其的精致,眉眼间饱含着千娇百媚。  

她又看了看胸前的规模,“啧啧”  

“嘿嘿,你这次可得多给些钱才是,要不是惦记着你,就这个模样,我都想放自己屋里面。”叫老三的汉子笑的整个脸上的横肉都在颤。  

‘爆炭’眉眼一蹬,在汉子身上蹭了一下,“老娘的床让你都磨烂了,收过你一分钱吗?”  

“也罢,就冲这个人,我多给你一百贯,晚上我给你留门,你到时候去就行,我让你尝尝新花样。”  

汉子顿时喜笑连连,手脚不安生起来。  

这个叫老三的专门做青楼的“生意”,受赵郡李氏的影响,邯郸的一些青楼也会让人去外面买人,特别是在灾荒年,这个叫老三的直接去捡人。  

看到饥民难以过活,或者饿晕过去的年轻女人,看身条和脸庞还不错,就直接捡回来送入青楼之中。  

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只要能捡到就是赚到。  

俩人正嬉笑着,刚才爆炭口中的女子被灌了一点米汤之后,此时终于幽幽转醒。  

“醒了?看这杏脸桃腮的,真是个勾人的主儿。”‘爆炭’不禁摇头称赞道。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女子开口第一句话问道。  

那个叫老三的人笑着说道:“这里是一个能让你吃饱饭,能让你后半辈子吃喝不愁的地方。”  

女子看了一眼‘爆炭’和说话的汉子没有说话,而是回想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此人正是长乐。  

原本,自己和高阳妹妹已经安全的冲出了各大家族的包围,但是后来还是遇到了屯戍部队,为了高阳能见到秦寿,自己私自决定带着一些人朝东行进引开敌人。  

后来爆发了一场战斗,身边的人皆尽死伤。  

再后来,不知过了多久,饥寒交迫.  

汉子看长乐久久不回话,脸色不由黑了几分,他和‘爆炭’对视了一眼,然后再次对长乐说道:“喂,跟你说话呢,你听到了没有?”  

‘爆炭’刚才还笑嘻嘻的脸顿时就冷了下来,:“不会耳朵或脑子有问题吧?”  

这要是聋子或傻子,那价值可就大打折扣了,毕竟客人们来享乐的,没有互动怎么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