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举世壮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唐北军营帐之内李勣将李大亮等一众将领招了过来,再次把消息和众人说了一遍。  

李大亮:“”  

李道彦:“”  

半天,一动不动。  

“大家倒是都说说,咱们该怎么办?”  

李勣连着问了两遍,众人的眼神才转了转。  

李大亮胸膛起伏,一双眼睛如同驴子那么大,“将军,这事儿没有听错吧?”  

“是啊,别是军情有误,老高,苏定方他们不过两万人”  

李勣摇了摇头,沉声说道:“虽然现在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是戛斯拔悉蜜、葛逻禄确实向北逃窜,这也是巧合吗?”  

戛斯拔悉蜜、葛逻禄两部向北逃窜?  

众将领再次愣住了。  

如此说来的话,消息就可信了,李大亮眼神陡然放亮,目光异彩闪现,“将军,您的意思是”  

其他人的精神也是一震,全都看向李勣。  

李勣点头,“没错,我的意思:咱们离得戛斯拔悉蜜、葛逻禄两部不算太远,如果能够先击败这十五万人,大唐的形势将大大改观。”  

李大亮及众将领纷纷点头。  

李勣深吸一口气,“传令,停止北上,绕道阻击戛斯拔悉蜜、葛逻禄两部”  

落日西垂,留下长长的影子,一片血红。  

所有的大唐将士都在看着秦寿,高甑生也看着秦寿做战前动员。  

秦寿本来是没准备搞这一套的,架不住高甑生的盛情。  

秦寿扫视着黑压压的大唐将士,声音低沉的说道:“兄弟们,眼前的敌人,他们入侵我们大唐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大唐的女人被..便是小孩子都不放过,残暴的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你们是大唐的子民,是大唐百姓的希望,是大唐子民的依靠,你们要给他们报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唐和子民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吼!”  

听着秦寿的话,别说是大唐众将士热血沸腾,便是高甑生、高侃都是听着浑身发热,此时哪怕骑上一头猪都想上场杀敌。  

我的天!  

这话说的太有水平了!  

苏定方这些秦寿身边的几个人更是有种晕乎乎的感觉,手紧紧攥着长枪,脸色发红,一言不发。  

“上马!”  

“呼啦!”  

大唐将士全都翻身上马。  

轰隆隆马蹄翻飞,再次对戛斯拔悉蜜、葛逻禄部落发起冲锋。  

此时两部的族人越加虚弱,见唐军再次冲过来的时候,脑海竟然还有个想法:“这次不会是又是诈我们吧?”  

“迎敌!”延术合吼道,  

然而这次唐军直直的冲进了两百步之内都没有丝毫减速的意思。  

延术合红着眼睛,抽出弯刀,再次大喊,“迎敌!”  

但是这次能够上马的人再次少了很多人。  

要说一天之前“兄弟们,杀啊!”  

唐军之内,无数人狂喊起来,喊声震天,此起彼伏。  

呼喊声中,海潮一般的两军撞在了一起。  

有人翻落马下,鲜血肆流而出。  

本就气势如虹的唐军,此时直接红了眼,长枪、刀光闪烁,朝着对方身上招呼,鲜血四处飞溅。  

刀柄如火,声势沸腾。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大唐的将士的战力比突厥士卒的战力还要高,更何况此时他们中不少都受了伤,中了磷毒。  

“乒!”  

“啊!”  

悍然的唐军,轰然击穿了突厥两部的人潮,旋即再次席卷而回。  

兵锋所过,血滴落在地上,地面被鲜血染红,犹如红色的地毯,留下满地的尸骸。  

血红色的夕阳,紫红的晚霞,映衬着将士们的脸庞也成了红色。  

秦寿没有冲上前去,被苏定方美名曰“保护”起来了,他看着眼前的画面,在慢慢昏暗的天际之下,后世的记忆在这一时刻涌现出来和如今的画面混在了一起。  

斗争,能看见硝烟的,不能看见硝烟的,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就像后世经济、货币战争,有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哪一张钱上没有带着血?  

他深吸一口气。  

天色愈加昏暗战马嘶鸣,地面上是一具具散乱的尸体,散落的弯刀这些突厥尸体好多都是直接被削掉了首级。  

远处的黑暗侵袭而来,似乎想要把这些尸骸吞没。  

在战场之上,所求的是能杀死对方就足以,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足见双方战力的悬殊。  

仅仅是冲锋了两次,戛斯拔悉蜜、葛逻禄两部便已然溃败。  

唐军就像是一柄凌厉道极点的长剑,穿插在突厥两部的心脏上。  

突厥十五万骑兵,别说是苏定方他们两万人,便是加上李勣的北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啃下来,他们南路这点人不过是阻敌,以获得喘息的机会。  

但是却被秦寿的“火攻”给改变了战局走向。  

此时的突厥两部已经彻底成了残兵败将。  

伤痛!  

疲惫!  

绝望!  

各种情绪在两部之内弥漫。  

反观唐军心中的热血早已沸腾不知,心中愈加的无畏,战力愈加恐怖。  

沉浸在杀戮中的他们战斗越加凶狠,造成的战果和破坏力和更骇人。  

连续冲杀几次之后,唐军们果断后撤。  

毕竟这种冲杀对于体力的消耗是极为严重的,也需要休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