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歪打误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寿的家书写好了。  

他没有用唐楷;来写,而是随意泼墨。  

一如他此时的心境。  

之前自己总觉得自己毕竟是外来的,尽量低调,但是现在发现低调根本不管用,索性也豁出去了,怎么痛快怎么来,妹的“咦,这是何种书法?”  

房遗爱虽然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但是他爹是房玄龄,见的多,眼界还是有的,不禁咂舌可道。  

“魏体行书滚一边去,别偷看!”  

魏体行书?  

房遗爱挠头,仔细回想,好像没有这种说法?  

虽然之前为了科举考试自己专门专门学了一段时间的唐楷,但相比而言,他还是喜欢简化、连带的行书。  

前世,越是层次高的人,对于书法的热度反而愈加高涨,其中不乏很多大咖:比如提出先确立一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的王总,比如李超人,演艺圈,文化圈的人就更多了。  

为了和生意伙伴们有共同话题,秦寿试着培养了一些这方面的爱好。  

相对于其他艺术,书法更好入门,时间成本低,不需要跑到特殊的场地,闲暇之余拿起笔墨就可以练习。  

等入了门,秦寿却豁然发现书写怡情之乐,和打游戏有些相似,不由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活动,与别人不同,他最喜的便是魏体行书。  

秦寿将书信递到云瑞眼前的时候,云瑞还在发愣。  

“巧儿,如果你父亲在的话,也一定希望你能好好的,已经发生的我们无法改变,人生是一场修行”  

无论秦寿怎么劝慰,巧儿都紧咬着嘴唇,一句话不说。  

秦寿不由挠头,只好拜托云瑞道:“云大人,你帮忙把巧儿也先带回去吧!”  

可临走,巧儿看着家里的柜子,泪水在巧儿的眼睛之内不住的打转。  

“你这是想把柜子带走?”  

巧儿轻轻的点了点头,沙哑的说道:“这是父亲生前刚做好的。”  

“”秦寿也有些懵逼。  

看的出来巧儿执拗,但是没有想到竟然如此执拗。  

云瑞看着柜子脸黑的要死。  

这么大?怎么带走?  

皇宫之内风雪卷舞,云瑞让百骑司的护送巧儿,而自己第一时间面见陛下。  

刚好国舅长孙无忌也在。  

“可是有什么消息?”李世民冷声可道。  

“陛下,臣找到了秦公子和房家二公子,俩人都还活着”  

李世民没等他说完,猛地惊坐起,急不可耐的就往外走,“还活着?好,好,好朕就说嘛!”  

李世民忍不住喜出望外的朝外面看去,突然一顿,“那他人呢?怎么不见他?”  

“陛下,秦公子稍晚一些才回来,让臣先带了一封家书回来给高阳公主”云瑞连忙将秦寿的原话说了出来。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不由蹙眉。  

还有事儿?  

他能有什么什么事儿?  

“把他的书信拿来。”  

“”云瑞楞了一下。  

秦寿还专门叮嘱了,不能给别人看,只能给高阳,说不定是小两口的情话、  

云瑞本想说什么,但见李世民正眼神灼灼的看着自己,连忙将家书递了过去。  

李世民展开书信。  

最先引入眼帘的不是内容,反而是字体,让他为之一愣。  

“辅机,你看看这是什么字体?”  

长孙无忌也连忙看了过来。  

乍一眼,他便失声道:“这怎么可能?这两个本就是十分矛盾的存在”  

此书法,用笔或方或圆、结字谨严方朴,雄强粗犷、浑厚朴实,但却又放纵雄肆、精神飞动。  

这本来就是两个极端不可能合一的事情,但是.现实就摆在自己面前。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眼神如烈火一般看着这字体,不住的摇头,惊叹:“这不应该啊!”  

“怎么写的这是?”  

长孙无忌摇头,“感觉有魏碑的意思?”  

李世民:“更兼有行书的特性”  

君臣两人可不是云瑞这种半桶水,但此时却像是魔怔了一般,怔怔的楞在原地,嘻嘻品鉴。  

虽然秦寿的书法算不上大家,但是眼前的书法之中的魄力雄强、气象浑穆加以峻逸秀劲、绚烂多正合乎书法中所求的气韵生动之妙,气势磅礴之势。  

给人一种精神上冲击,自由奔放,热情洋溢。  

反观自己一直推崇的唐楷,反而因为提按和转折衔接导致气势无法贯通,太过刻板呆滞无生机。  

李世民压下心中的震惊,“云瑞,秦寿写这封书信之前,可还有什么事情?”  

“回陛下,臣到的时候,秦公子正和胡子骞搜捕贼人”  

刑讯?  

杀一贼人一百贯?活捉一千贯?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凝眉听着云瑞的话,随即看着眼前的字体,不禁咂舌。  

李世民终究叹了一口道:“真的没想到,经历这件事儿之后,竟然让他性情暴戾了几分”  

长孙无忌也是摇头不已,“不过是个二十郎当岁的人,再怎么老成,也终究有着少年心性,有几分火气也是正常的....”  

李世民继续看着眼前的字,目光灼灼,敲击着案牍,半晌松了一口气,“是啊,终究还是年轻,有些火气也好!”  

这样也好,年轻人心性才好,谁还没有年轻过,  

对于帝王来说,怕就怕那种城府极深的人。  

在陛下面前掖着藏着,你想做什么?  

而长孙无忌的肩膀也似乎松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