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选太子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几人的冷汗往下冒半晌,李世民敲了敲桌子说道:“朕也听闻白崇简家的白姑娘贤淑、美貌,入住东宫也算是一件美事!”  

“只要太子愿意,朕巴不得承乾能早日成婚。”  

侯君集等人行礼:“陛下圣明!”  

之后,李世民又笑着和几人说了几句,这才摆手让几人离开。  

等侯君集几人出了皇宫,豁然惊觉后背冷汗已经沁湿衣衫。  

他们彼此看了对方一眼,眼神全都是一样的震惊。  

陛下怎么可能知道的?  

特别是李安俨、杜荷,俩人平时几乎都没有进过东宫,从来都是书信往来。  

这种手段让几人的惊惧,有些失措!  

几人从太极殿出来,再次来到东宫。  

“太子殿下,臣等今日进宫.”侯君集将此事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太子。  

李承乾闻言脸色狂变,呲牙怒道:“本太子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自作主张了?”  

“我想要的太子妃是裴氏,不是白氏!”  

李承乾拍着桌子,眼中怒火中烧。  

侯君集、李安俨、杜荷几人不由全都低着头,面色阴沉如水。  

李承乾骂他们,他们面上虽然不说,但是心中是气的。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说到底还是为了太子,为了推太子上位。  

而太子看上的那个裴氏论出身,不够尊崇。  

论品性,侯君集亲耳听魏征承认的,此女未婚便与男子风云会,怎可入东宫为妃?  

李承乾长叹了一声,攥着发白的手指说道:“如你们所愿,就白崇简的女儿吧!”  

上次他已经向父皇推脱过一次,如今看来迎娶太子妃不随他的意志转移了!  

既然父皇不允裴晚吟入东宫,而自己又非要娶一个妃子的话,那.就她吧!  

与干巴巴的秘书丞苏亶长女苏氏相比,这位白姑娘生的白白净净的,肥而不胖(该肥的地方肥,不该肥的地方不肥)、而且身材高挑..  

虽不及裴晚吟,却还是符合他的审美的。  

再说魏王李泰作为《括地志》的编修者,可谓饱读诗书,却如获重宝一般抱着从秦寿那里得到的诗词不松手,越看越兴奋,越看心中的乐师震撼和喜爱。  

桌子上的饭菜都顾不上吃,真的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更是为此闭门谢客。  

不过,其门下的那些士子们却是被不受影响,还有拥护他的那些唐朝大量的开国功臣后裔也可自由出入。  

众人见李泰不修篇幅的模样不由纷纷诧异。  

“魏王,你这是怎么了?为何颓废成如此模样?”  

“对啊,魏王兄,这可完全不像你平时风流倜傥的样子啊!”  

“来,让你们看点好东西!”李泰见众人前来,不由高兴异常,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众人围上前去,看向被李泰轻拿轻放的纸张。  

不过是看了几眼,却是浑身一震。  

原本还在笑的眼神,瞬间收缩,表情一下子僵硬了下来。  

有人甚至忍不住呢喃起来:“春蚕到死丝方尽.”  

众人瞪着大眼,仔仔细细的品味其中意味,有的诗词意境悠远,有的情真意切,有的悲绝令人潸然泪下。  

所有人脑子如被涤荡了一般,无法自已。  

沉默!  

死一样的沉默,众人就这么站在原地,愣愣的看着那诗词,一动不动。  

脑子全宕机了!  

众人的眼神才慢慢回过神,他们惊叹道:  

“沉博绝丽、缀玉联珠,实在是太难得了!”  

说话的是长孙蔷儿,要说长的也是不错,在这些人中也算是才貌双绝,平时也最是喜欢吟诗弄词,如今见到这些诗词,简直兴奋至极。  

特别是其中的几首爱情诗词,更是让他欢喜的不得了。  

“是啊,风格迥异,却独领风骚,令人惊叹不已啊!”  

“看看这诗句,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众人也纷纷盛赞道。  

“殿下,这些诗词何人所作啊?难道是殿下吗?”长孙蔷儿再次问道。  

“非也非也!”李泰笑着摇头道:“此人的名字暂时不可说,等过段时间你们便知道了.”  

鉴于秦寿的身份,李泰选择暂时不将他的身份公之于众。  

“过段时间就知道了?”  

众人不禁一脸的懵逼。  

长孙蔷儿却是没考虑那些,目光一直盯着诗词,忍不住问道:“可誊写下来吗?”  

其他这个众人的眼神也全都无比炙热的看向李泰。  

得到李泰的同意,众人的眼睛再次爆发出光芒。  

一边抄写,一边惊叹!  

太秒了!  

等众人抄完,有人提议道:“殿下,您应该举办一个诗会,让士子们都来瞻仰一番!”  

“对啊,殿下不是一直想多招揽一些文人墨客吗?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李泰闻言,眼神熠熠生辉。  

他使劲攥了攥自己的手指,心中不由意动:若是举办一场诗会,也许真的能招揽更多的士子文人。  

李泰内心顿时火热起来,与众人讨论了起来。  

等李泰将众人送出魏王府,天色已经黑了。  

众士子结伴而去,唯有一人,行动诡异。  

此时正是长孙蔷儿,他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叨的什么,如果李泰在的话就能听出,赫然实在背刚才的那些情诗。  

走着走着,他突然一拐,则悄么声的溜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