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高句丽异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房玄龄眼珠子直转,在想着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的时候。  

三人已经出声了。  

程咬金一脸正气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将草木,麸糠,沙子混入其中的用意是为了甄别真灾民和假的灾民,如果是真的灾民,即便是粥中混着沙子他们也会吃的,因为这样可以保命,而那些假的灾民则不屑于吃这种东西......”  

“没错,臣以为若官员真的贪墨应该治罪,但是臣不信这些州府的所有官员都参与了贪腐,如此全都斩首示众,岂不是让整个黄河道的官员成了真空?”  

“这么大的基数,从哪里调补?”  

魏征一如既往,义正言辞的说道。  

长孙无忌此时也站了出来,清了一下嗓子道:“臣也以为,这些官员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概而杀,应该查清楚,是否贪墨,贪了多少.......”  

他甚至直接把秦寿的原话给说了出来。  

整个朝堂一下子安静了。  

房玄龄及所有的朝臣全都直愣愣的看着三人。  

嘶......  

啥情况?  

明明你们之前不是也上书陛下要将这些人斩首示众以示正听吗?  

怎么现在反过来了?  

竟然说出这种言论?  

更让他们讶然的是,这三个货说的头头是道,仔细一品还真的很有一番道理。  

这.....真的是你们三个想出来的?  

房玄龄的目光不断在三个人的脸上转换,总觉的哪里不对。  

随后,他有将目光对准坐在龙椅上一脸笑意的李世民。  

这让他心头更加有种不祥的预感。  

不会是陛下和这三个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吧?  

尼玛!  

房玄龄简直想疯,自己可是首席宰相,现在什么事儿都不和自己商量了吗?  

他突然想到之前魏征和自己说:我们被隔绝在陛下的圈子之外了。  

可现在的情况,魏征这老杂毛都进入陛下的圈子了,自己却再次被排除在外?  

李世民装的沉思半刻后,才幽幽然的说道。“嗯,朕以为,三位爱卿所言有理,事不辨不明,还是要查明真相,贪墨之人我们不能放过,但是也不能妄杀一个。”  

其实这一切早就是预设好了。  

李世民对着房玄龄说道:“房爱卿,你以为如何?”  

房玄龄不由嘴角抽搐:“.......”  

我能如何?  

陛下,你既然已经决定了还非得涮我干嘛?  

他内心虽然有几万句p,但还是说道:“陛下,臣以为国舅等的意见实数中肯。”  

然而这还没完,魏征再次上前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反贪应该是常态化的,而不是阶段性的,臣提议建立反贪检察衙门,臣不才愿意扛下这个担子,为陛下分忧......”  

啥意思?  

朝堂之上的人,全都呆了。  

这一下,不光是朝臣,就连众多皇子此时也面色狂变。  

特别是太子李承乾,刚刚他就十分的忐忑不安,因为黄河道不少的官员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这次的事情最大的获利者就是他。  

他就想着这事儿赶紧过去,听父皇要严查,脸色都没了。  

如今听说魏征还要设立专门的反贪衙门,呼吸都不顺畅了。  

长孙无忌和程咬金脸顿时变得难看,心里暗骂。  

尼玛!  

说好的一起说的,你特么怎么就这么冒尖呢?  

逼都让你一个人装了,我们怎么办?  

没错,这些话也是当时秦寿说的内容,只是被魏征给抢了先。  

基调一定,朝会结束的就快了。  

李世民对这次贪腐大案要求是严查严办,同时成立反腐衙门,开展清廉整治的工作。  

......  

下朝之后房玄龄死活拽着魏征不松手,“老杂毛,你怎么回事儿?”  

“什么怎么回事儿?”  

房玄龄狠狠的盯着魏征的眼睛说道:“你不是秘书监、御使大夫吗?怎么现在也进入陛下圈子了?”  

“老房,你说什么呢?”魏征一脸认真的问道。  

真诚的眼神,让房玄龄不由一怔:“.......”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父亲?”  

“嗯?遗直啊......”  

房玄龄才反应过来,却发现魏征连个人影都没了,站在自己面前的人已经变成了长子房遗直。  

“父亲,你怎么站这里半天一动不动的,还以为.......”  

“没事儿。”房玄龄摇摇头,感慨道:“真是奇了怪了,咱们陛下这段时间变得令人费解不说,现在就连长孙无忌,魏征,程咬金也开始变得让人难以琢磨......”  

房遗直连连摇头。  

因为他也仅仅知道高阳公主府有一个人,其他的一概不知。  

“遗爱最近忙啥?都是驸马了,天天连个人影都见不到,高阳公主那边怪罪起来,如何交代?”  

“这......儿也不知道。”  

房遗直闻言,神色不由有些发慌。  

.......  

就在朝廷整治贪腐热火朝天的时候。  

一份急奏送到,让天子和众朝臣为之侧目。  

一直关系紧张的高句丽边境异动,竟然主动派出了使者要来长安,并名曰国事往来。  

要知道,前隋时期,曾四次大举讨伐高句丽,但是均已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