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越后之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今在武田家效力。  

芦田信守本是北信浓国佐久郡芦田城城主,侍奉由关东管领上杉宪政任命的“信浓守护”大井贞隆。  

一五四三年武田晴信攻打大井贞隆的居城——长洼城之时与相木城城主相木昌朝一同充当内应,生擒大井献给武田。  

之后受到晴信的重用,与真田幸隆、秋山信友和相木昌朝合称“信浓四人众”。一五六一年第四次川中岛会战中未参战,与秋山信友一同留守诹访。一五六八年改任远江国二俣城城主。  

一五七五年参加长筱会战,在冲锋中被铁炮打死。其子芦田信蕃当时正守备远江国田中城,在织田、德川联军的压力之下开城,回归佐久郡。  

在义长羡慕的时候,景虎说道:“他是陪同在下一起长大的同伴,义长様可以放心,他的勇武绝对不差!”  

义长点头道:“当然不差,或许更是遇上了宿命之敌吧。”  

就在他们聊天的时候,小岛贞兴已经率领足轻杂兵加入战场之中,他高呼道:“儿郎们,让甲斐的武士看看我们越后武士的勇武,出击!”  

“喔!”  

小岛贞兴带头冲杀了进去,很快就冲到了饭富昌景面前,此刻,真田信钢在饭富昌景和春日昌信的夹击下受了轻伤。  

他连忙喝道:“在下乃是越后守护上杉景虎公麾下家臣,小岛贞兴,前来讨教!速速来一人与在下交手,莫要两个打一个,胜之不武!”  

饭富昌景退出一步,看到远处快速冲来的黑色牛角甲胄的武将杀过来,连忙上前迎敌。  

小岛贞兴再度喊了一次名号,喝道:“来将通名!”  

“在下乃是武田家骑军侍大将饭富昌景!前来讨教!”  

“喔!看来不是无名之辈!你的首级在下收下了!”  

“真是大言不惭,看枪!”  

两人放了狠话后,立马交战在一起,杀得难解难分。  

此刻平原上已经有超过五千人厮杀在一起。  

此刻,武田军阵里,一名百足众冲了进来,喊道:“报!敌将东野信胜被昌景様击伤败退!”  

“报!敌将浅野幸之助被春日様讨取了!”  

接连两个好消息,让武田晴信阴沉的脸色好了许多,他笑道:“本家一出动猛将,小笠原家就不行了,哈哈哈。  

这信浓的人才早已经在本家麾下了,小笠原义长崛起虽然快,但是底蕴不足啊。”  

斋藤道三和太原雪斋都很认可的点点头。  

“报!敌方上杉军出动了!”  

武田晴信惊疑道:“怎么可能,小笠原义长这么快就请求上杉景虎出兵了吗?”  

他连忙起身走出幕府,斋藤道三和太原雪斋也是面色凝重的跟着一起走出去,随后是一帮武将。  

武田晴信走出去,往战场上一看,果然就看到了一部分旗指物是上杉家的竹雀纹。  

太原雪斋看到武田家的军势再度出现了劣势,便说道:“既然地方已经请援军入场了,贫僧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观,本家立刻派出一千援军。”  

斋藤道三也没客气,支援了一千军势前去助阵。  

随着两千援军入场,战场上的形势逐步向武田家倾斜。  

这时候,驹井高白斋建议道:“主公,如今应该对小笠原家发起猛烈的进攻,同时派出别动队进攻光城,威胁伊深城。”  

武田晴信一想,觉得此计不错,立刻低声吩咐马场信春和老将诸角虎定领兵去攻打光城。  

很快,义长就知道了武田家出动了别动队,但是他无可奈何,本身自己在兵力上就少于对方,现在分兵太过于危险了。  

义长一拍桌案道:“既如此,在下意欲发动总攻!”  

宇佐美定满却是说道:“此刻,应该鸣金收兵,暂时防守才为稳妥。”  

义长立马说道:“敌军恐怕也是这么想的,若是我军撤退,他们必定全军压上,死咬不退,如此我军必败。”  

景虎当即站了起来,眼神十分坚毅,喝道:“总攻的时候已经到了,竖起旗帜吧!”  

义长大喜,连忙起身道:“在下先行一步!”说着离开本阵,亲自领兵出击。  

景虎对身边人说道:“吾岂能让义长様专美于前?诸位随吾一起出阵!”  

“喔!”  

战场上,只见小笠原家的本阵里,一面小笠原的大旗出动,同时还有亮闪闪的五星马印。  

另一边,上杉军中毗沙门天大旗迎风招展,一面白色旗帜上,上书一个繁体草书龙字。  

而上杉景虎坐于一匹洁白无瑕的白马上,身上是暗红色,带有金线的大铠,身上还穿戴着暗红色的袈裟,这袈裟并不是披着的,而是上身挂带着一边,下面也是一半斜挂着。  

他高呼道:“彰显大义就在今日!”  

“喔!”  

“杀啊!”  

小笠原军与上杉军两路大军直接冲入战场。  

在他们调动大军的时候,武田晴信也发现了异样,当即就让饭富虎昌、原昌等人出击。  

双方大军超过三万人,在平濑城前,方圆几里的平原上交战。  

义长率领的基本都是步军,马队直接交给了上杉家指挥,毕竟他的马队少得可怜。  

在战场上,各部备队已经进入了僵持阶段,决胜的关键还是在马队这边决出胜负。  

此刻,武田家马队里最强的还是饭富家的赤备,在前一年,马队在义长手上吃了点小亏之后,武田晴信就开始整顿马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