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雷正被约战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现在估计正拿着黄培丹死命修炼。”  

“我的黄培丹功效之妙,足够他们这半个月提升很多了。”苏煜开口道。  

回来后,苏煜便是发现洛青突破到内劲七重,王渊进入内劲中期也不会奇怪。  

系统出产的黄培丹,和现世的黄培丹不同,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  

苏煜带着猴子,出了客栈,一路来到了鹰爪帮驻地。  

隔着老远,苏煜便看到了修整完毕准备出发的鹰爪帮商队。  

而领头的正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鹰爪帮副帮主赵岩,那位少见的木属性内劲修炼者。  

这一次,赵岩倒是很客气:“苏少侠,准备妥当的话,我们就提前出发吧。”  

“自无不可。”苏煜点点头。  

随后,苏煜在赵岩的亲自带领下,上了位于商队中间的一辆马车内。  

马车厢内铺满柔软的坐垫,坐上去倒也舒适。  

正好使用了妖物精华身体有些不适,苏煜便在马车厢内运转水柔诀恢复自身的状态。  

三十多辆马车的大商队开始行进,伴随着车轱辘的转动声,苏煜忽然想起一件事,自己似乎还从未和自己的那个便宜师尊见过面。  

“呃,见面了耍一套君子剑法,应该就可以相认了吧?”苏煜如是想道,很快就将这件事放在了脑后。  

南华郡城距离宋国境内其实并不算太远。  

鹰爪帮的商队也没有什么强盗不眨眼刚来截货。  

不到三天的行程,跨过了两国边境的混乱地带后,三月五日这天,商队进入了宋国境内。  

在入境处,商队顺利的领取了通关文牒。  

似乎是动用的老关系,入境处的士兵们没有过多的盘查,象征性的看了看货后,就放行了。  

商队入境后,顺着宋国的官道行驶了一段时间,随后在一座小县城暂时歇脚。  

苏煜从马车厢内探出脑袋查看,宋国的风土人情和申国还是有些区别的,街上的行人服装和外貌都更加细腻。  

如果说申国是洛青这种光头壮汉偏多的话,宋国总体来说就是高瘦清秀的男性偏多。  

当从外貌上来看,苏煜倒是有些像是宋国人。  

此外,申国和宋国虽然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但因为地域不同,难免口音不一样。  

苏煜一开口,宋国的人就能认出苏煜申国人的身份了。  

作为申国的邻国,宋国的国力不比申国弱,除了地域上的区别外,其他方面倒是并没有什么差别。  

在小县城修整了一夜,商队第二题继续出发。  

出发前,赵岩找到了苏煜,通报了一下现在所处的位置。  

“苏少侠,我们一路向南,此后要经过三个郡城分别卸货,而龙城就在第三个郡城的右侧。”  

“你若是要快些赶去龙城,可以独自骑马而行,大概三天左右就可以赶到龙城了。”  

苏煜想了想,已经进入宋国境内,倒是不必在跟着商队了。  

快些赶到龙城与师尊相认比较为好。  

于是苏煜点点头:“如此,赵帮主,我们就此别过吧。”  

赵岩开口道:“一切苏少侠自行做主!我得全力配合!。”  

接着,赵岩将苏煜的通关文牒交给了苏煜自己,这是商队统一办下来的。  

靠着这个通关文牒,他国人才可以在宋国境界正常的住客栈、出入城池,乃至回到国内。  

“谢了。”苏煜将通过文牒塞入怀中,随后朝赵岩要了匹好马,就朝着龙城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苏煜牵挂师尊雷正的处境,便没有住客栈,每每行至月上树梢这才随便寻了棵树木上去靠着,闭目休息。  

有猴子守着,苏煜也不怕出现意外。  

如此,三日的行程被苏煜一日半就赶完了。  

三月七日下午,苏煜来到了龙城脚下,取出通关文牒,顺利的进了城。  

龙城,宋国的一座出名的城池,虽不是郡城,却比郡城还要繁华。  

龙城内最著名的便是几大武学世家。  

以掌法出名的龙家,曾经是龙城第一大世家,如今虽然已经沉沦,但龙城的龙字,当初取自龙家,却是抹之不去的荣耀。  

然后是缪家,要和师尊雷正生死对决的缪风就是出自缪家。  

缪家是练剑世家,族中每一辈只出一人行走江湖,这一代出山的便是缪风。  

此外还有林家、慕容家和段家,并称为龙城五大武学世家。  

五大武学世家之下,则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武学世家。  

总而言之,龙城是一个世家成风的城池,武风昌盛。  

苏煜入城后就体会到了这一点。  

大到城内各处摆放的各种名义的擂台,小到小孩子打闹间使用出的各家武技,令武者有种回到武道之乡的归属感。  

便是在这座城池内,苏煜的师尊雷正上了头条新闻。  

现在。龙城内各个武者,各方势力都在关注着申国剑客雷正和龙城第一剑客,宋国第二剑客缪风的对决。  

当然,这个第一、第二,都是特指的内劲期。  

进城后,苏煜自然开始寻找起师尊雷正的身影。  

可这一找,苏煜别发觉自己似乎是在大海捞针。  

“我记得我的师尊雷正大概是三十以上,四十以下的年纪。”  

“我要寻的目标,就是这个年龄段申国口音的剑客”  

“不对不对,师尊不是愚钝之人,恐怕也猜测道这次生死对决若是提前现身,恐怕会有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