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满天星斗(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成了龙山三大文化,‘陕·西龙山’、‘中原龙山’、‘海岱龙山’。  

中华文明就是这么不停地吸收壮大起来的。  

科学研究表明,在距今5300-500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重大气候改变。在这三百年里,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很多文化消失了。  

5300年前后,南方长江中上游的大溪文化,安·徽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消失,同时良渚文化出现,良渚的玉器明显受到了凌家滩文化强烈的影响。  

5000年前后,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灭亡。  

4900年前,黄河中上游的典型仰韶文化也消亡了。  

同时期的古文化,只有位于山·东半岛,泰山周边的大汶口文化得以一直传承下来,直到4300年前才彻底灭亡。  

那次剧烈气候变化到底剧烈到什么程度,今人无法得知。但这无疑催生了文明的诞生。  

良渚文化在5300年前出现,并开始修筑水利工程。之后在4900年前,完成筑城。  

毫无疑问,良渚是文明先驱,应劫而生。  

它的成功模式,被很多文化学习融合,继而开启了龙山时代。  

但龙山并不是‘一种’文化。  

仰韶、大汶口虽然都被淘汰了,灭亡了,但是指‘旧有的文化消亡’,不代表原来的族人灭亡了…他们是进入到了新时代,只是原本的文化结构不再适用了而已,文化内核还在。  

最后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仰韶的核心区域,实际上并没有发掘。  

黄土高原上的南佐遗址,距今5200年至4600年。去年才开始挖,环壕内发现有600万平米,比同时期的‘苏美尔乌鲁克城’要大,和良渚遗址差不多。  

由此才知道,挖了那么多年的仰韶,原来大多是外围…  

大西北那片宝地,考古进展一直不多,并不是没有东西挖,而是没钱没人。  

最近几年长江流域的考古成果斐然,良渚、石家河、三星堆,仿佛忽然之间无数的成果冒出来了,很大原因是当地的部门有钱…且考古工作者扎堆,尤其是江浙地区。  

这是待遇差距导致的…  

中华文明是多元起源,太多地方没有被关注,我认为,黄土高原一定有惊喜。  

另外还有陶寺和石峁,这都还没怎么挖呢…  

为了溯源文明,考古学界的大佬,在陶寺、石峁、良渚里面三选一,选择了良渚。说‘我们当时就把宝压在良渚上了’。  

结果当然也很好,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但不代表考古到此结束,等石峁挖完,可能也有颠覆性的发现。  

石峁遗址那边的气候,以及石头城的载体,是极有可能有文字留下来的,如果有,那是石破天惊的发现。  

当然不管有没有惊喜,中原中心论可以推翻了,  

因为无论南佐、石峁还是陶寺,都不在河·南。南佐在甘·肃,石峁在陕北,陶寺在山·西。再加上江浙的良渚,湖·北的石家河。  

中原在同时期被学界戏称‘文化洼地’。  

隐隐约约,一个上古环河·南文明圈,都要浮现了…  

这就是满天星斗,汇聚于中原而成华夏的格局。  

不是某一个地方的文明,作为唯一起源。而是多个起源,在求同存异下,最终融合在了中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