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宇宙科幻设定】(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培养到的最强能级。可以把月球轰开,将地球表面炸成死星。  

碲级,序位52,最低能量输出225万亿吨TNT。相当于113727吨正反物质湮灭。宇宙绝顶天骄亚克的级别,事实上刚出场时他的能级是这两倍,无限逼近于碘级。  

镧级,序位57,最低能量输出3639272吨正反物质湮灭。是亚克对战黄极时突破到的能级,可以轰碎地球。  

铪级,序位72,最低能量输出47万亿亿吨TNT。一击轰碎地球,并将地球每一个分子都打出第二宇宙速度。此为星群主宰级文明培养的超级个体,必然拥有低维之门的名额。  

金级,序位79,最低能量输出15万亿吨正反物质湮灭的能量。是普通星群主宰文明所能培养的最强生命。  

铊级,序位81,最低能量输出60万亿吨正反物质湮灭的能量。一击粉碎一颗木星质量天体,并将其每一个原子打出第二宇宙速度。  

铀级,序位92,最低能量输出4951万垓吨正反物质湮灭的能量,一击粉碎两倍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并将其每一个原子打出第二宇宙速度。  

穷级,序位99,能级无上限。所有飞升体皆可视为穷级。  

宇宙经济:  

分为原始货币、星际货币、超维者财物。  

以地球与星际接轨的引导时期为例。  

地球币为地球文明内部最高货币,同时辅以各国货币。由纳米丝绸构成,水火不侵,1地球币至少价值480元RMB。  

信用点因星际文明与地球文明经济体量差距太大,故而在中间设立了一种辅币。1信用点等于4.8亿RMB。  

聚能币宇宙星际流通的最低级货币,是‘琅’的辅币,由便携式可控核聚变魔方构成,保质期长达八千年,只要有元素燃料,可持续聚变,哪怕只是浇水。有轻微的对于人类而言的危险辐射,长期放置会改变周围物质的元素构成,如果被某种铅包裹,会出现金元素。它在地球古代留下过传说,古称‘贤者之石’。  

任何文明自己的货币,都不允许与其兑换。是在黄极的改革下,方才放开兑换渠道。  

1聚能币等于4800亿RMB,等于1000信用点。  

琅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货币,由各群主代为发行,不允许私自炼造。银河星盟没有发行权,由仙女座星群主宰太微华文明建立的星河银河,全权主导。  

1琅等于600聚能币,此为定义汇率,不允许更改,因此1琅的购买力在不同文明眼中是不同的。  

沙茶文明制作一把顶级原子巅峰兵器‘真空切’,仅需五琅,但在星际间开放出售,高达数百万琅。  

琅的价值与反物质绑定,最少可兑换8千克反物质。  

1琅等于600聚能币,等于288万亿RMB。  

环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二级货币,是星河主宰、垫底群主之间常用的货币,银河绝大多数文明都用不上。  

1环等于十万亿琅,此为定义汇率。它与统一粒子绑定,可兑换10克统一物质。  

璎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三级货币,是星群主宰之间常用的货币。  

1璎等于十万亿环,此为定义汇率。它与统一粒子绑定,可兑换1亿吨统一物质。  

珞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四级货币,是豪华星群主宰常用的货币,太微华文明都很少用上1珞等于十万亿璎,此为定义汇率。它与统一粒子绑定,可兑换10万亿亿吨统一物质,相当于七百分之一月球质量。  

玫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五级货币,是霸王群主常用的货币,而一般群主几乎一旦获得,就马上兑换成不朽物质。  

不朽物质是高维生物降维后,死去所留下的身体物质,对于全宇宙绝大多数强者而言,都是用一点少一点,继而非常珍贵。  

它质能转化后的能量,是正常物质的10的24次方倍。其展现的力量,也高于正常物质10的24次方倍,是以用不朽物质制作的武器,强度不是任何材料可以抵挡的,号称只有不朽武器能对抗不朽武器。  

继而,它是宇宙公认的硬通货,所以与之绑定的玫,也可以在其他星界秩序中流通。  

1玫等于十万亿珞,可兑换10克不朽物质。  

太微华文明的全部身家,也就这么多了。  

瑰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六级货币,是至尊群主、星团主宰常用的货币,与不朽物质绑定。  

1瑰等于十万亿玫,可兑换1亿吨不朽物质。  

豪华群主的全部身家,也未必能有1瑰。  

瑕兰天秩序所规定的星际七级货币,同时宇宙十万星界,也全部承认。  

通常只有星团主宰使用,因为只有掌控超新星团而无比富有的星团主宰,才会持有这么昂贵的货币,而不兑换成物资。  

1瑕等于十万亿瑰,可兑换10万亿亿吨不朽物质。  

相当于七百分之一月球质量,一颗不朽战星的价格,大约就在70瑕左右。  

霸王群主的全部身家,也就这么多了。  

珥是星界主宰之间交易时,唯一会使用的货币。  

1珥等于十万亿瑕,可兑换100亿亿亿亿吨不朽物质。  

相当于500万颗太阳质量,猎杀一名如此体量的降维探险者,所获得的利润就是1珥。  

时空粒子是星神才会使用的珍贵事物,极少的星界主宰也会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