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穷鬼(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千万公里外,有一片小行星带。  

其中还漂浮着大大小小,数十座浮空大陆,犹如倒过来的金字塔,小的有一千万平方公里,大的有一亿平方公里!  

前者约等于欧洲,后者接近地球陆地面积。  

每一块这样的浮空大陆,上面都建满了建筑,灯光星罗密布,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自然环境。  

当然,有些不是平地,而是球状的,城市建立在球内。  

这几十座还只是黄极此刻的视角看到的,毕竟天狼星系比太阳系大得多,而且它是个复杂的三体结构,遥远的恒星系边缘,恐怕到处都是这种太空岛似的聚集地。  

置身于浩瀚的宇宙,对比附近无数的小行星,它们就像是在流星雨中的一个个小泡泡。  

黄极没有看太久,因为虫洞区不允许停机。  

他驾驶昆仑号不减速,直冲向一座四千万平方公里的浮空大陆。  

如此又花了两个小时才到达,而这个时候,他接到一则通讯。  

“欢迎来到惑灵,停机费用每日10聚能币。”  

黄极飞进了这名为惑灵的浮空金字塔,穿越侧面开口的一个巨型通道,里面是占地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停机区。  

不光一层,底下还有几千层,这只是入口。  

所有跨星际航行飞船,都统一停在这里,城区内星际飞船一律禁航。只能使用小型载具、公共交通或者干脆单体飞行。  

每日10聚能币,根据星盟定义的标准日,约等于地球二十个小时。  

也就是说,还不到地球的一天,就要收10聚能币的停车费。  

开局两分五厘…上来就要少三分之二…  

换成地球的小伙伴们在这,恐怕会说:这么贵,还不如在附近随便找个小行星停泊。  

但是黄极知道,这是不可行的。  

太空不准长时间停机,小行星一个个看似很近,但那是从远处看,实际上为了防止撞击,每一个小行星距离惑灵大陆都很远,短则五十万公里,远则上百万公里。  

如果把飞船停在最近的小行星,然后穿着机甲飞到惑灵市,就算飙到一百马赫的速度,也要飞四个小时…  

这首先就太麻烦了,其次停在‘非停机区域’的飞船,不受法律保护。  

有很多穷鬼会在小行星带拾荒,黄极只要敢停,保准回来时就被砸烂,把珍贵的零件拆走了。  

没错,素质就是这么差。除非是高级飞船,越贵的越安全,没人敢碰。  

当然,黄极非要省这个钱,他还是有办法的,比如直接让昆仑号自动航行,在附近兜圈。  

不过没必要,黄极非常熟练且果断地支付了一日的停机费。  

因为这停机地点是可以住人的,机主可以住在自己的飞船里。  

一个‘停车位’,黄极相当于把住处也给解决了,这么一算性价比极高。  

他怎么说也是个‘有飞船一族’,惑灵市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是没有跨星际飞船的,毕竟不是谁都买得起负能推进器…很多诺母族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天狼星系…  

这种浮空大陆似的聚集地,从如此偏远的地点上就看得出来,其实就是贫民窟…  

至于星球?各种基础设施完备,商业发达,大企业林立,机会众多的行星上的住房,不是谁都住得起的。  

有些人哪怕在行星上工作,下班后也坐‘飞铁’,跨越七十亿公里的距离,回这恒星系边缘的浮空岛上住。  

诺母族的母星,叫做纳托罗,如果在上面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么光登陆就要交3000聚能币。  

因为上面有最好的网络,最好的基础设施,最便利的商业环境,最美妙的娱乐享受,最发达的教育资源…  

黄极要去,但不是现在。  

穿戴好可以自供应环境的殖装,黄极走出飞船,飞向巨大的直升通道。  

陆陆续续的,他周围也汇聚了不少外星人,大多数也是诺母族,少数千奇百怪的其他碳基种族。  

与黄极自己飞行不同,他们很多是骑坐骑的…而且是生物坐骑。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一种像水母的动物,人坐在上面跟坐着飞毯一样,飞行速度接近400米每秒。  

值得一提的是,这状若水母般的动物,是一种砷基生物,它徜徉在空气中,而整个惑灵市的大气,对人类都是有毒气体。  

毕竟市民的种族参差不齐,所需要的环境成分都不一样,大家都是靠殖装维生,所以要大气层没用。  

这里的环境,全部是为了适应这类坐骑、宠物而营造的。  

除了水母状,还有很多难以描述的坐骑,勉强有几种近似地球上的动物,可以描述成长着尾巴拥有巨大脑袋的鸵鸟,没腿但身体两侧带有生物质涡轮空气推进器的羊。  

它们一个个都很强大,身上的辐射也很重,放在地球生态圈,简直是怪兽,制霸生物链,甚至会毁灭地球动物界,但是在这里,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就是个坐骑。  

大家一起飞向陆地,同行者们频频看向黄极,不是因为黄极很奇怪,而只是因为她很漂亮。  

毕竟九千年了,诺母族其实又更替了一个世代,常年生活在星系边缘的人种的皮肤变黑了很多,并且脸型和身材也有所变化,因为这里是常年失重的。  

而伊西丝本身就很漂亮,黄极此刻又穿着传统服饰,眼下在旁人眼中,非常符合诺母族的古典美人形象。  

不多时,大家到了地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