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黄氏三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中的生活虽然枯燥,但在小和尚定远眼中,倒是过的有滋有味。  

每日早上起来,只需要跟着师父练功习武,晌午和晚上还能吃着师父做的那些好吃的斋饭,对于从小便被抛弃的定远来说,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这一日,小和尚定远跟往常一样,早早便起来,在翠屏山中的紫竹林中一边练棍,一边用他师父交给他的手法打磨肉身。  

练着练着,他却突然听见了许多惊慌失措的鸟叫声。  

山里来人了?!  

接着没过多久,定远便发现周遭的山林中涌入了很多他从未见过的奇人异士。  

这些人穿着截然不同的服饰,有人穿着僧袍,有人打着道髻,还有些人穿着定远见都没见过的奇异服饰。  

不仅如此,而且这些人手里还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有些人拿着半月铲,有些人拿着鬼头刀。甚至,定远还看见一个人手中拿着一块棺材板。  

这不禁让小和尚心生疑惑,难道这黝黑的大棺材板也能算是兵器吗?  

这群人虽然整体上行动不太一致。有的单独行动,有的则是俩俩三三聚在一起。  

但是他们的前进的目的却很明确,都慢慢朝着小和尚定远身后那处竹屋围了过来。  

在这期间,似乎也有不少人发现了正在一旁练功的小和尚定远,但都没有在意这个奇怪的小和尚。只是纷纷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面前这所小小的竹居上。  

这一群人将竹居围起来之后,就不约而同的慢慢停下脚步,然后将目光投向了他们身后,好像再等着什么人。  

不一会,远处便有三个长得奇形怪状的大汉,呈品字形朝着人群走来。为首的那名老汉一边走,还一边大笑着说道:“哈哈哈,南岭黄志江,今日携俩位幼子,特来拜谒净海大师!”  

只见这位说话的老汉身长不过五尺,但却健壮异常,而且还拄着一根铁拐。即便是这样,这老汉虽说拄着拐杖,但却依旧看起来健步如飞。让人感觉到他好像并不是因为行动不便而拄着一根拐,倒像是他这根铁拐变成了他的腿一样。  

不但如此,而且这老汉还生的面貌奇丑无比,满脸都是一些怪异的红斑。说话间,还露出了一嘴残缺不堪的黄牙。  

而在他身边,一左一右紧跟着俩名大汉。左边这位,身高八尺有余,满脸横肉,一副屠夫打扮。手持一把大砍刀,面色不善地盯着人群当中的竹屋。  

而右边这位,虽然模样长得还算是端正,带着一脸虚假的笑容看着周边的人群。只不过左边的袖子却空荡荡的,像是少了一只手。  

而仅存的右手中握着一把白纸扇,时不时打开扇子,朝自己假装扇动几下。刻意的让别人看到,扇面上还写着“风流倜傥”四个大字。  

这老汉说完之后,从竹屋内便传来了定远小和尚所熟悉的声音:“黄志江,你恶贯满盈却不思悔改,甚至还把你的俩个儿子也带到这条邪路上。别人都称呼你们是黄氏三雄,依我看,还不如叫你们是黄氏三恶!你这样行事,难道你就不怕死了之后遭报应吗?”  

黄志江听完之后,笑的上气不接下气,笑了好一会,才慢悠悠地说道:“净海大师说笑了,您可是名满天下的高僧。怎么却像个市井泼妇一样,跟我在这讲什么报应?”  

黄志江刚说完,竹屋便走出来一个慈眉善目地老僧,他看着一步一步走到他面前的黄志江,皱着眉头说道:“黄志江,你们来此地的目的我已知晓,那不过是江湖上的无稽之谈罢了。今日贫僧也不想妄动杀念,所以我劝你们还是快快离去吧。”  

黄志江阴恻恻地笑道:“净海大师,怕不是你不想妄动杀念,而是不能吧?江湖上都传遍了,你为了下山,一身武功已经都被收回。你现在,怕是连我家犬子都敌不过吧?”  

听到这,净海禅师则是古井无波,脸上的神情并未产生变化。只是淡淡地开口说道:“贫僧的武功是否被收回,你们一试便知。但贫僧却要提醒你们一句,一旦跟贫僧动起手来,今天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死!”  

听着净海禅师充满杀意的话语,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变了脸色。  

只有为首的黄志江还自顾自地说道:“净海大师何必如此,为了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值得吗?我老黄在江湖上混迹这么多年,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您说呢?”  

说话间,黄志江还有意无意地朝着定远小和尚这边瞟了过来。  

净海顺着黄志江的目光,看到了人群之外怔怔地站在原地不动的小和尚定远,面露不忍之色。  

黄志江见到净海的神情,于是趁热打铁,连忙说道:“只要大师您愿意带我们进去,我老黄可以用俩个儿子的性命担保,绝对不会惊扰到那边的小师傅。”  

净海思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然后点了点头。在众人兴奋的目光中,净海缓缓地走到小和尚定远身边,然后揉着他的小光头说道:“师父与这些人有些事情,去去便回。”  

定远乖巧的点点头,目送着自己的师父带着这群人朝着竹林的更深处走去。  

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听到这严肃终于忍不住出声打断道:“难道大师你就从来没有去寻找过?”  

定远和尚看着严肃,平静地说道:“十五岁之前,贫僧几乎天天去林中寻找,但却一无所获。不过在那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