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太乙门祖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谢诸位仗义相助。”  

夏皇注视李书楼、苏破、敖空、沈和容四人:“多亏几位,才能惩治叶青鹏此獠。”  

在东南阳天,人们更习惯徐扶摇之名。  

不过此刻当着李书楼等人的面,夏皇无需考虑,便用了另外一个称呼:“可惜还是给他们走脱。”  

“若非玄清道祖,结果或许不同。”沈和容言道。  

夏皇徐徐说道:“除了他,还有千树佛陀。”  

东方苍天、东南阳天过往素来井水不犯河水。  

但如今双方错综复杂,渐渐形成两个联盟。  

东方苍天的长安城,与东南阳天的大夏神朝和天湖书院。  

东方苍天的大宋神朝、斗室书院、夔牛一族、太乙门,和东南阳天的大齐神朝、佛门、道门、鲲鹏一族以及走单帮的金乌魔尊。  

说起来,两大联盟的成员彼此之间联系千丝万缕。  

张东云等人同叶青鹏之间恩怨无需多提。  

天湖书院的颜圣人与斗室书院的路圣人,根本就是同门,昔日一起在至圣先师门下听讲。  

从前的东方苍天,大宋神朝与夔牛一族之间关系并不和睦。  

而东南阳天这里,不论玄清道祖还是千树佛,当初都曾与夏皇、颜圣人一起围剿金乌魔尊,压制鲲鹏一族。  

“想不到玄清与千树,都不惜与妖魔为伍。”夏皇再次摇头。  

他神情不变,但心情却不平静。  

叶青鹏不说了。  

大宋神朝的宋皇赵匡明与夏皇也是老相识了。  

二人分别占据东方苍天和东南阳天,乃是并称于世的人皇。  

宋皇为了对抗长安城,果断与昔日冤家联手。  

算上玄清道祖和千树佛,更是东方苍天和东南阳天两边高手联合对抗长安城。  

对大宋神朝,长安城是最直接、最首要的强敌。  

那么,对大夏神朝呢?  

夏皇心底有深深的忧虑。  

只是今天一战,李书楼、沈和容就显现出不比他这个第十七境人皇逊色的实力。  

长安城主,又是何等人物?  

不过,长安城终究是远虑。  

对大夏神朝而言,近忧始终是大齐神朝。  

万幸今日一战,总算是胜了。  

虽然叶青鹏等人逃出生天,但大齐神朝中下层骨干死伤惨重。  

在得知白元等人都死在李书楼一行人手下后,夏皇更是确定,大齐八柱国已经全灭。  

四大上柱国中,薛敬被俘。  

徐海、鲲鹏九羽虽然从四象诛仙阵里逃得性命,但都负伤。  

可以说今天一战几乎把叶青鹏打成光杆司令。  

所以夏皇才放心命令麾下反攻大齐疆域。  

叶青鹏等四大高手虽然全在,但今日一战落在下风,短时间内只能先做隐藏,然后再静待时机。  

至少,先确定李书楼、沈和容等人接下来的动向。  

叶青鹏聚沙成塔的法门,短时间内可能不怕大齐民众被屠戮,不至于直接坏了根基。  

但如此法门必有制约所在,夏皇不信它一点缺陷都没有。  

反攻大齐神朝,断了叶青鹏的神功根基,且看他还有什么手段?  

“陛下,叶青鹏的修炼法门特...  

法门特异,当图克制。”  

夏皇正思考间,颜圣人开口:“不过还请陛下体恤百姓,莫妄造杀孽。”  

“圣人所言有理。”夏皇颔首:“朕会吩咐下去。”  

他转头再向李书楼等人发出邀请:“诸位远道而来,朕当尽地主之谊。”  

沈和容同其他三人交换一下眼神,然后颔首:“如此,叨扰了,另外请为我准备一间静室,我需要审一审人。”  

颜圣人哼了一声,却不是针对沈和容,而是想起沈和容要审的人,是被她生擒的薛敬。  

“你们怎么想?”  

敖空忽然传音给苏破几人。  

虽然问得有些没头没尾,但苏破已明其意:“有些奇怪,但一时间想不通透。”  

李书楼语气淡漠:“他有所保留。”  

苏破、敖空闻言,皆轻轻点头,心有同感。  

所谓“他”,非指夏皇。  

而是叶青鹏。  

那不是一个会轻敌托大的人。  

今日一战,帝皇对帝皇,他亲自决战夏皇。  

明面上一贯的盟友鲲鹏族长风渊,对付颜圣人。  

藏在暗处的金乌魔尊为他们压阵,提防其他高手。  

但金乌魔尊一个人,防不住千树佛、玄清道祖两人。  

从前,释、道、儒、武向来一直联合起来打压鲲鹏一族和金乌魔尊。  

就算考虑东方苍天长安城那边的事情,也难以保证千树佛和玄清道祖一定不会相助夏皇、颜圣人,更难以保证他们站在大齐自己这一边。  

至少,这只有一定概率,而非绝对。  

叶青鹏从来都不喜欢这种不确定因素,更不会将希望寄托在侥幸上。  

“晚些时候,自见分晓。”李书楼平静言道。  

长安城大明宫内,张东云心中亦是相同想法。  

他有预感,答案来临不会太晚。  

既然李书楼等人没有当场将叶青鹏留住,张东云也就不再多想。  

他此刻的兴趣,着落在一个不速之客身上。  

来者悄无声息,避过所有人耳目,不疾不徐,来到大明宫中。  

张东云倒是在对方踏进无敌城系统范围内时便立即察觉。  

察觉之后,他没有立即动手,反而饶有兴趣等着对方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