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各扫门前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已经从玄清道祖这里听说东南阳天那边有关叶青鹏的消息,但夔牛族长太霆还是选择重返大宋皇都,面见阿难菩萨。  

“贫道与道友同往。”玄清道祖言道。  

长安城方面,已经知道他在雷霆谷。  

张东云等人自然没必要帮他隐瞒消息。  

大宋神朝和东方苍天其他势力或早或晚,很快都会知情。  

夔牛一族想要藏一手底牌,玄清道祖本人也想低调行事的愿望注定落空。  

既如此,索性光明长大一起赴会。  

东方苍天原本释道儒和妖魔武六道分成两家,这次却可能因为东南阳天那边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导致局面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太霆对此并无异议,与玄清道祖同行。  

一人一妖一起到了大宋皇都,再次见到宋皇赵匡明。  

赵匡明深深看了玄清道祖一眼,面色如常:“久仰道长大名,道长到了东方苍天,能来大宋做客,朕深感荣幸。”  

“不敢当,宋皇陛下客气了,贫道亦不过恰逢其会。”玄清道祖言道。  

在宋皇这里,太霆同玄清道祖除了见到血麒魔尊外,还有两个僧人。  

其一仿佛青年模样,但智慧圆觉,端坐金莲之上。  

正是大菩萨阿难。  

而另外一个身材高大干瘦,仿佛一棵枯树般的僧人,则身披袈裟,袈裟长长垂下,盖住他座下莲花。  

枯瘦僧人向玄清道祖合十致意:“玄清道祖,多年不见,你身体康健如昔。”  

“是啊,久违了。”玄清道祖还礼:“今次要同千树佛联手,还请佛陀多加关照。”  

这枯瘦僧人和他一样来自东南阳天,乃是东南阳天佛门领袖,千树佛。  

东方苍天无佛陀坐镇,只有慈航和阿难两尊大菩萨。  

但佛门素来同气连枝,阿难菩萨外出联络帮手,东南阳天的千树佛和座下光智慧菩萨便应邀前来。  

不过,也正是在他们准备动身前不久,东南阳天一场大战,机缘巧合下泄露了叶青鹏的秘密。  

这让两大宇域之间的局面,顿时变得更加复杂。  

“玄清道祖在此,我们正有事向玄清道祖请教。”  

阿难菩萨言道:“东南阳天那边的夏皇陛下,不欲同齐朝停战…”  

玄清道祖轻轻颔首:“这符合他一贯性情。”  

在东南阳天,玄清道祖执掌的道门圣地九龙观,同天湖书院以及大夏神朝关系素来不睦。  

当前大夏神朝与天湖书院打压大齐神朝,玄清道祖此前远游,九龙观封山,但各方其实都在关心,玄清道祖会否支持大齐神朝,从而制衡大夏神朝与天湖书院。  

现在,又基本确定,大齐神朝和东方苍天这边的长安城是敌非友。  

那么,敌人的敌人,会否变成朋友?  

至于夏皇明知道大齐神朝另有长安城这个敌人,却丝毫不打算停战,则属于一位武道人皇的尊严与信心。  

毕竟,他的对手当前还只是古帝,而非同境界的人皇。  

对此宋皇赵匡明感同身受。  

不过,当着来自东南阳天的玄清道祖和千树佛的面儿,他没有开口,静观其变。  

“夏皇陛下有此打算,我等不好强求。”  

玄清道祖言道:“至于放长安城去东南阳天与齐朝争斗,驱虎吞狼,贫道以为变数太多,未必如天湖书院所愿。”  

在场众人闻言,都沉思不语。  

这时宋皇赵匡明目光微微一闪,似是被什么惊动。  

片刻后,他神情恢复如常。  

其他人的视线,则都汇聚到他身上。  

宋皇赵匡明徐徐说道:“诚如玄清道兄所料,长安城并没领天湖书院的好意。”  

他目光扫过面前众人:  

“李书楼同楚摇光,仍在我大宋地界肆虐,且得寸进尺。  

看来,长安城还是把我大宋,列为更在齐朝叶青鹏之前的敌人。”  

宋皇说着,身形徐徐站起。  

随着他这一站起,这仿佛莽荒般的世界便即动荡。  

“既如此,那本朝和东南阳天夏朝,便索性各扫门前雪。”  

宋皇言道:“朕非鲁莽之辈,长安城主神秘莫测,非一般敌手可比。  

但既然长安城已经下了战书,那大宋必然应战。  

只是这里想恳请诸位道友,助一臂之力,共同清剿东方苍天这个突然出现的毒疮。”  

阿难菩萨首先表态:“长安占据文殊师兄的舍利拒不归还,更杀伤我佛门弟子众多,我等为取回舍利,责无旁贷。”  

千树佛在一旁并没有开口。  

到了东方苍天地界,作何决定,他都交给阿难菩萨。  

对于阿难菩萨的决定,他亦不反对。  

“我之前的承诺,依然有效。”  

之前始终不发一言的血麒魔尊,这时开口说道,表态支持宋皇。  

虽然他心中更倾向于让长安城和大齐神朝两败俱伤,但长安城眼下不接招,那他们唯有亲自动手。  

夔牛族长太霆,这时问道:“斗室书院和太乙门那边…”  

阿难菩萨言道:“请路圣人为我们压阵好了。”  

释道儒三方联盟,不考虑东南阳天来的外援千树佛,那唯一一个第十七境高手便是斗室书院院长路圣人。  

但是要路圣人跟血麒魔尊联手,那基本上想都不要想。  

有了血麒魔尊的确切行踪下落,路圣人不先打上门,就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宋皇和太乙门也是不对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