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高手多多益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荒几大妖族,除了五彩孔雀之外,其他妖族,大都视人命如草芥,将人视为仆从,甚至食量。  

即便是幽槐一族的幽罗原上,被掳去做苦工的人也在所多有。  

魔道那边,人类的生存环境,多少强一些。  

但同样强的有限。  

魔道修行多血腥,尤其是中低境界的时候,修练妖血更影响人的神智,使人趋向于嗜血冷酷。  

南荒广阔,倒是也有不少人口。  

但这里的人,大都要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因为大妖或魔头而遭灾。  

这是一个人祸更胜天灾的世界。  

张东云一统南荒之后,总算让这里太平许多。  

不管此地妖、魔多么不愿,在长安城治下,他们不得不收敛。  

但张东云也在考虑,将南荒这里原有的妖、魔,迁移一部分离开,然后再从中土等地方,迁移其他人过来,重新建立平衡,并加以规范制约。  

此刻拿下了西域,倒是正适合双方互相渗透。  

不过,真要以妖、魔对冲佛门,双方起了冲突,终归可能影响民间百姓。  

是以张东云这些日子来,一直在思量,拿捏其中分寸。  

幽槐一族的族长苍辉在西域扎根,是一件好事。  

草木成妖,多少比其他妖族温和些许,苍辉的实力也能镇得住场子。  

有他在,其中分寸便比较容易把握。  

张东云思索停当,便安排吩咐下去。  

南荒这边,包括几株幽槐在内,辅以金翅大鹏鸟、狻猊两族为首,组织第一批移民,前往西域。  

与此同时,中土这边,也组织移民南下,移居南荒。  

“安排妥当之后,便从速动身吧。”  

高居座上的张东云吩咐道。  

下方一个老道,向他打了个道家稽首:“本派上下人手已组织停当,贫道为首,带队南下。”  

老道士赫然是正一派掌教,澄阳真人。  

纯阳宫多年前灭亡,太清宫近年来被迫流亡海外。  

昔年中土道家三大圣地,如今便只剩下正一派一家。  

正一派同长安城早有接触,之后渐渐倒向长安。  

长安统一中土,其中正一派亦有出力。  

以长安城为中心布置大阵,覆盖四方的主力,也是正一派门人。  

眼下,则是掌教澄阳真人亲自带队,组织门中精干力量南下,前往南荒。  

他们自然不是被张东云驱逐流放,而是奉张东云之命,在南荒扎根立足,改变当地环境与风貌。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传播道家入南荒。  

正一派方面,对此其实不甚在意,没有纯阳宫、太清宫那般热衷。  

不过眼下既然张东云有命,南荒百姓也确实生活不易,澄阳真人一行便索性南下。  

另外一方面,虽然正一派上下没有同长安作对的念头,但如果能更好保持自家的独立性,当然最好不过。  

世人眼中的长安地处东疆,东疆自然是长安城掌控最牢的地方。  

中土乃东胜神州中央地带,长安这些年来的表现,是一路向西扩张,中土乃是第一站。  

可以想见,中土也算是长安城影响力最大的地方之一。  

相对而言,南荒、北莽就边缘了一些。  

但在这两个地方,长安城落下的目光也会相应少一些。  

正一派并不担心会被冷落。  

能安安静静自得其乐,更符合他们的心思。  

相较而言,北莽环境比南荒简单,外来者想要立足更容易。  

不过现在既然张东云有命,正一派上下便集中起来,一头向南荒扎去。  

当然,中土这里有他们祖业山门所在,不会轻易放弃。  

但以后更多只是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便罢,主要精力会集中到南荒那边。  

“东西带好。”  

座上的张东云挥挥手,便有一个光团到了澄阳真人面前。  

澄阳真人收了,光辉散尽,露出图谱。  

老道士只是看了几眼,面上便神情微变,抬头望向上方的张东云。  

张东云淡然道:“去了南荒后,慢慢揣摩,要动手时,有材料欠缺,可来长安协调,法宝炼成,归属正一派所有,不必带回来给朕。”  

澄阳真人再次行礼:“谢陛下恩典。”  

张东云给他的图谱,蕴含诸般道理,可用来炼制一件极为高明的法宝。  

以澄阳真人第十三境的修为实力见了,一时间都感觉心驰神往。  

他更隐隐感觉,通过炼宝,自己可以有巨大收益,法宝炼成之日,他于其中道理将有领悟,于自身修行有所增进。  

以陛下的口齿,自然不会说反话。  

法宝炼成,便属于他正一派。  

虽然眼下“八”字都还没一撇,但只是看了那图谱,澄阳真人便感觉,宝成之日,此法宝必定压过正一派从前诸般镇派之宝。  

这样的法宝归属于正一派,正一派毫无疑问,能在南荒站稳脚跟。  

炼宝耗费甚巨,但陛下明言可以通过长安筹措,如此一来,正一派并不需要付出太多。  

当然,澄阳真人也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张东云今日赏赐,一方面是嘉奖正一派先前归顺长安,尽心出力,做出表率。  

另一方面,就是正一派祭炼成法宝之后,将来要进一步为长安出力了。  

澄阳真人对此倒不排斥。  

南荒环境恶劣,人类生活不易。  

道家圣地正一派南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