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任务连续达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愿意听命于长安。”  

古朴回答,叫一众同门惊讶。  

并非惊讶于自家掌门有此决定,而是惊讶对方的果断和平静。  

“苏破,在长安。”  

古朴环视周围众人,神情平和:“与之交流切磋,我可以更进一步完善本派剑法。”  

众人闻言,皆若有所思。  

古朴继续说道:“虽然因为他的缘故,本派先前横生波澜,不过他登山挑战,只是一个诱因,根本还是在于我这个掌门失职,使得本门内部出现裂痕,最终才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掌门何出此言?分明是韩飞羽等人包藏祸心。”众人闻言,连忙开口。  

古朴摆摆手:“至于说苏破,我虽败在他手上,但对他并无怨恨,他让我,让我们知道,本派剑法,还有很多不足。  

真要说的话,我对他佩服居多,这些年来他虽然借本派蜀山剑峰修练,但我们也得益于他的剑法,算起来,于我等有半师之谊。”  

一位长老叹口气:“掌门做主吧,老夫没有异议。”  

其他人亦纷纷点头:“谨遵掌门吩咐。”  

古朴点点头,然后站起身来:“既如此,我往长安城一行。”  

说罢,这位蜀山掌门辞别一众同门后,径自前往东疆长安城。  

同一时间,和蜀山同在原先大丰皇朝境内的另一大修道圣地内,此刻也陷入争论中。  

这里是中土佛门三寺中,如今硕果仅存的菩提寺。  

菩提寺里,心和方丈静静看着一众同门:“大家作何想法,不妨畅所欲言。”  

“方丈师兄,你我毕竟皆出自雷音寺传承,昔年同门师长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  

一个老僧轻声叹息:“我们不寻十二阎罗报仇无妨他们善待百姓我等帮一把手,消弭战乱亦是佛家慈悲但如果我们就此成为十二阎罗下属俯首听命任其驱使,我确实觉得有些不妥。”  

心和方丈微微颔首:“我亦是相同看法。”  

他再看其他人:“你们呢?”  

有人提出不同说法:“我等留下虽听命于长安,但观十二阎罗近年来行事作风虽显霸道但无荒诞之行,亦不禁绝我等弘扬佛法。  

我觉得我们留在中土,才是承继雷音寺衣钵,如果我们都走了中土便再无雷音寺传承天下各地佛门弟子,都将失去庇护,难免为道门、儒家所压。”  

心和方丈面上并无不满之色,他转而看向自己身旁。  

这里,一个年纪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僧人沉默端坐。  

直到心和方丈的视线向他看来他方才开口:“陛下有言,菩提寺并非长安敌人是以去留随意,但留下之人必须忠于长安,反复者绝不姑息。  

对于离开者不做留难可他日若是刀兵相见亦不留情。”  

这僧人那正是慧明小和尚奉了长安命令来访。  

殿内菩提寺众僧闻言,都微微颔首。  

心和方丈开口说道:“离开,不表示今后与长安为敌,愿意离开者,随老衲来,愿意留在中土的人,随慧明师侄一起前往长安城觐见。”  

菩提寺众生不论去留,尽皆双掌合十:“是,方丈。”  

蜀山、大宣王朝、菩提寺如此,余下势力稍逊色些的门派佛寺道观书院,自然更不例外。  

长安城在中土已经是毋庸置疑的独霸天下。  

众人自然纷纷归顺,一时间整个中土人流滚滚,都向东而去,朝拜长安,表示归顺之意。  

看似人多,但随便捡出一个来,都有九境之上的高手坐镇,比当年东疆诸势力要强大啊。  

而这般高手与门派,眼下如过江之鲫,充分彰显了中土人口、资源的丰富基础。  

现在这一切,将尽数都落入长安城袋中。  

张城主人就站在中土大地上空,俯瞰这片广袤而又富饶的土地。  

虽然这次提前扩张,时间只维持一天,但在这一天中,他就是这地方的主人。  

整个中土,连同周围四方沧海,都在无形的城中。  

张东云想要出现在哪里,都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并且,他人在中土,同样可以在长安城大明宫内呈现幻影,面见众多奉诏而来的中土高手,接受他们的臣服归降。  

政务部门深化完成,可应对扩大后的复杂疆域事态,城主完成建设任务9.2,得到升级历练奖励三千点听着耳边系统提示音,张东云嘴角笑容,渐渐变大。  

建设任务9.3——无敌城在中土立足已稳,影响力日渐昌盛,请城主争取早日统一四方,君临中土城主成功统一中土,如今中土大地上已再无敢与城主为敌者,城主完成建设任务9.3,得到升级历练奖励四千点张东云忍不住仰天大笑。  

临时扩张,耗费确实巨大。  

好在一顿扫荡,守护历练点数找补回来不少。  

但更可惜的是,自己借此机会,直接碾压了建设任务,一下子将最新的建设任务当场完成。  

如此一来,距离真正的永久性第九次扩张,相信也不用太久了。  

张东云满意的点点头,刷新系统任务列表:  

建设任务9.4——无敌城成功统一中土,影响力波及南荒、北莽,范围辽阔,治下人口众多,请城主再次提升治下民众文华水平,将文盲率重新降到10以下张东云看着这个人物,不禁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老来这个,烦不烦?  

不过,罢了,教育是一切的根本。  

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