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都在眼皮底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了古朴所言,蜀山派其他人面上都露出苦笑。  

“姑且观察看看吧。”一位蜀山派长老无奈说道。  

众人点头,但心中都感到无奈。  

回到正义派山门的澄阳真人,面临相同的烦恼。  

长老靳萧萧在一旁说道:“长安使者之前已经到了。”  

澄阳真人静思片刻后开口:“有请。”  

靳萧萧依言而去。  

其他正一派宿老则都欲言又止。  

半晌后,还是有人忍不住问道:“师伯,究竟作何打算?”  

“我们,不是早就已经有所决断了吗?”澄阳真人反问。  

对方点点头,然后叹息:“最早,还可以说,不知道长安城里是十二阎罗中人,九峰书院这次,也能算还人情,但之后如果再继续,那就全无辩驳余地了。”  

澄阳真人轻轻摇头:“现在又何曾有过?若是其他人好相与,倒还罢了,但太清宫彭子凌…”  

闻听此言,其他人尽皆沉默。  

就在前不久,太清宫刚刚才攻打正一派。  

有没有长安城,对正一派来说,都要面临太清宫带来的压力。  

“但…那毕竟是邪魔外道,为了自保,我们当真要放弃其他坚持吗?”有人艰难的开口。  

澄阳真人言道:“中岳寺空如大师的为人,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  

面前一众正一派高层都点头。  

当年空如大师离开中岳寺,乃是因为彼此理念不合。  

中岳寺自然看不惯,中土一众名门圣地乃至于六几大皇朝与空如大师关系都疏远。  

但这其中不包括正一派。  

相反,了解几分详情后,正一派高层多数人更支持空如大师。  

只是他们甚少干预外界事,更不会插手他人内部问题。  

“空如大师非威武可屈,这一点贫道信他。”  

澄阳真人言道:“他肯相助长安,相信经三十余年前那一劫之后,十二阎罗中人亦有悔悟改善。  

这一点,也正同靳师侄先前去长安时亲眼所见相符。  

相信菩提寺心和方丈肯一起出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管十二阎罗是否一时作伪,但眼下看来,长安入主中土,于苍生并无坏处。”  

他面前一众同门闻言,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部分人徐徐点头。  

“将来如何,我等静静观之即可,如果有变化,不妨再作打算。”澄阳真人最后说道。  

面前众人齐声道:“掌教思虑周详,我等领命。”  

这时,靳萧萧返回,身后跟着一个老道士。  

正是来自东疆扶鹿宫的慧舫真人。  

他到了殿内,向正一派众人打了个道家稽首:“长安治下,东疆扶鹿宫慧舫,见过正一派诸位仙长。”  

“免礼,无需客气。”澄阳真人凌空一扶,只受了对方半礼。  

虽然外貌看上去都是鹤发童颜的模样,但是不论修为还是年龄,澄阳真人都高出太多。  

不过对方既然代表长安而来,澄阳真人便不好受他全礼。  

“谢前辈。”慧舫真人不卑不亢,站稳身体。  

他心中这一刻,也满是感慨。  

正一派,虽然因为这些年来太过低调,以至于声名不如太清宫、纯阳宫响亮,但依然是天下间道门魁首之一,叫包括东疆在内无数道家子弟心中向往膜拜的福地洞天,仙家胜境。  

对于过去的慧舫真人的来说,如果能有机会拜会正一派,聆听正一派中仙家高人的教诲,便是莫大的福气。  

即便他在东疆曾经也是第九境的道家真人,乃东疆顶尖高手之一。  

但如果真有机会来到正一派,怕是不可能见到掌教澄阳真人的面。  

甚至,能见到方才的传功长老靳萧萧,慧舫真人都要暗叫运气好,自家扶鹿宫历代祖师有灵。  

正一派先前虽然被太清宫压迫,但第十四境的高手,如今整个中土,也不过两人而已。  

正好其中之一,便是太清宫掌教彭子凌,所以正一派才奈何不得。  

但事实上,地处东南大皇朝内的正一派,便是隐皇楼宁都要觉得头疼。  

大皇朝第十三境的强者,有方雨先生楚辛、狻猊王劳镇远,再加上本人,合计三个。  

而正一派包括澄阳真人与两位太上长老在内,同样是三位第十三境的道家元神高人。  

身为道家圣地,他们在山门又有极为高明的守山大阵,占据地利优势。  

大皇朝想要攻打,还真不容易。  

只不过正一派素来低调,连收徒传教都随缘而为,所以大皇朝此前才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了澄阳真人三位第十三境的高手外,正一派尚有靳萧萧等顶尖强者。  

光是修成道家元神的门人,便足足超过百人。  

除开第十四境的彭子凌之外,正一派即便行事低调,在高层强者的底蕴积累上,丝毫不逊色于太清宫。  

这样的元神境界道家修行者,放在往年,随便一人去东疆扶鹿宫,包括慧舫真人在内扶鹿宫上下,都要隆重接待。  

但现在,双方的处境,不说完全反过来,但慧舫真人面对正一派众高人,也自有底气在。  

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源头,便在于那座突然出现在东疆的城池…  

“晚辈奉陛下命令前来,邀请澄阳前辈,往长安做客。”  

慧舫真人收拢思绪,然后向澄阳真人道明来意。  

正一派上下已经有了决断,是以澄阳真人很干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