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太清宫嫡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叶真人在黄纸上写完字后,向半空中一扬。  

有雷光火花一闪即逝。  

而写满朱红文字的黄纸燃烧起来。  

燃烧的黄纸化为一道青烟,烟尘近乎透明,仿佛一道柔和的清气。  

这清气在半空里凝聚,化为一只纯白的雀鸟。  

青叶真人向雀鸟打了一个稽首。  

雀鸟震动翅膀,绕着青叶真人飞行三周,然后飞出静室,消失在远方天空中。  

“掌教师兄,这是…通知那位古木道长?”  

他身旁一众青云观长老纷纷问道。  

青叶真人徐徐点头:“不错。”  

“掌教师兄,如今情势特殊,你可否告诉我们,这位古木道长究竟何方神圣?”旁边一人轻声问道。  

青叶真人言道:“非贫道有意瞒着你们,而是这位古木道友,着实神秘,贫道其实也了解有限。”  

“他…能胜过长安城的人吗?”  

黄叶道人徐徐问道。  

先前,东唐王朝用胡氏族人,换回了唐王第九子李穹和青云观的黄叶道人。  

黄叶道人在面对东唐王室的时候,言语有所保留,只说长安城有第九境的高手。  

东唐给白马书院院长洪晓的消息,又保留了半截,意图让洪晓去试探长安底细。  

结果除了洪晓,还有李玄念等人一起赔进去。  

黄叶道人回到青云观后,就毫无保留了。  

首先,长安城目前已知的第一高手,是一个名唤乌云的黑衣老者。  

其道术、武道两脉修行,都有第九境的实力。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乌云先生,并非长安城主。  

长安城真正的主人,另有其人。  

很可能是第九境之上的强者。  

知悉这个消息,青云观高层全体沉默。  

他们甚至不敢告诉自家晚辈真相。  

谢天谢地,白马书院院长洪晓先去了长安城,然后一去不回。  

否则黄叶道人等长辈,都不知道该如何跟自家晚辈解释,观主为何不去长安救长老苍叶道人。  

毕竟,在很多青云观年轻一辈弟子中,自家观主青叶真人,就是东唐最强横的高手之一。  

除了唐王李玄心和白马书院院长洪晓外,无人可与青叶真人抗衡。  

那毕竟是东唐道家第一高手,也是唯一道家修行第九境,真人。  

现在,洪晓败阵,生死不明的消息传回来,青云观上下士气大伤之余,一众长老总算不用烦心,该怎么跟晚辈解释长安城的恐怖。  

而现在,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个神秘的游方道士身上。  

毕竟,当初正是对方一手造就青云观脱颖而出,稳稳位居东唐道家四大名门之首。  

“贫道也不知他是否能敌得过长安城主。”  

青叶真人徐徐说道:“但他是太清宫的嫡传弟子。”  

听闻太清宫之名,黄叶道人等青云观长老先是一怔,接着大喜。  

太清宫究竟有多强大,其实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概念。  

在东唐,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根本没听过太清宫的大名。  

包括许多道家弟子,也是如此。  

唯有青云观、忘真观等四大名门的耆宿长老,见闻广博,对太清宫有所耳闻。  

倒也不怪其他人不知道,哪怕在黄叶道人等人的认知中,那也是个传说中的圣地,日常生活中也想不起来,更多当成神话故事。  

对于一众高境界的道家修行者来说,能被当成神话故事的传说,本就说明其不同凡响。  

传说中,那是所有道家弟子向往的仙境洞天。  

多年来,纯阳宫、太清宫、正一派,合称这世间的道家三大仙府圣地。  

自数十年前纯阳宫破灭后,世上唯有正一派可与太清宫相提并论。  

对青云观众人来说,乃是遥不可及的圣地。  

听说那个游方道士,竟然是太清宫嫡传,黄叶道人等长老,心中同时生出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竟不是特别震惊。  

“就算他本人不敌长安城主,如果能请来太清宫的仙家长辈,那扫平长安城,也不过仙人下凡,举手之劳。”一个青云观长老惊喜万分。  

青叶真人颔首:“这正是贫道希望看到的结果。  

虽然我们没能拿下那个身具纯阳仙魂的女孩,但把消息给古木道友,也算尽到心力。  

届时他去纯阳仙魂,我等伺机救出苍叶师兄。”  

他看向黄叶道人:“主动联系古木道友的机会,只有一次,贫道先前本想保留,结果连累黄叶师弟身陷敌手,实在过意不去,万幸黄叶师弟平安归来,如今既然白马书院洪居士也不敌长安,贫道唯有耗费这一次机会,主动联络古木,希望能救出苍叶师兄。”  

“掌教师兄言重了,事关本观未来,师兄慎重行事,是应该的。”黄叶道人安慰道。  

青叶真人颔首,视线遥望远方:“我等,且耐心等候吧。”  

同一时间,东唐王宫之中,唐王李玄心静静看着面前众人。  

其中包括世子李宏,丞相卢蒙,太尉向君明,国师天炎道人。  

除此之外,还有刚刚从河西郡撤回的老王爷李栋。  

被东唐用胡氏族人换回来的潦河郡王李穹。  

被东唐用慕容亭尸首换回来的程氏家族族老,明溪先生程静远。  

站在李穹身旁的道士,乃是玄一道掌教孟深。  

站在程静远身边的儒雅中年男子,则是世子李宏的舅父,程氏家族族长,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