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谁利用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对东唐的试探,张东云直接顶回去。  

他不关心杨厉的身份是否暴露。  

既然杨厉隐姓埋名藏身东唐,那就说明他也不希望别人知道在这里。  

哪怕知道长安有问题,杨厉也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不会声张。  

除非他舍得自己身份也曝光。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不到万不得已,相信杨厉不会这么做。  

张东云同样不会挑破杨厉身份。  

一方面他也不想暴露邪皇的身份,那样容易吓得一些人不敢上门。  

长安城尽量保持神秘,更有利于某位张姓城主的需求。  

另一方面,他不想吓跑杨厉。  

现在他十有九成把握,杨厉就是暗阁的慕容亭。  

但要是杨厉觉得这个身份不安全,他就有可能再次金狼脱壳。  

所以张东云很贴心的帮自家十弟作掩护。  

直到自己有把握将之一击毙命为止…  

“是,先生。”  

徐行之心中其实也在好奇,为什么东唐回提出如此离奇的要求。  

当然了,作为暗阁阁主以及从前的暗中主事者,慕容亭仇家颇多。  

眼下长安城里就有不少人,恨不得将之生吞活剥。  

但东唐主动将之送上门来,未免寒了功臣的心吧?  

太反常了。  

或者,其实是慕容亭犯下罪过,唐王以此惩罚他?  

徐行之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既然乌云先生已经有了决定,他就不再多想,原封不动回答对面。  

但容慈稍后再传来的消息,则让徐行之大惊。  

他连忙再回来,报告给乌云先生:  

“先生,东唐那边说…已经处斩了慕容亭,尸首尚在,问咱们要不要?”  

乌云先生是投影,神情稳如泰山不动。  

大明宫里正在喝水的张东云,则险些一口水喷出来。  

蠢货!  

张城主骂得当然不是徐行之又或者东唐使者容慈,也不是杨厉。  

他骂得是唐王李玄心。  

虽然有微小的可能性,但张东云不信杨厉就这么被唐王干掉了。  

更大的可能是,他再次假死脱身了。  

杨厉看来不打算跟唐王硬钢,对方可能逼迫他暴露身份,他就顺势死了一下。  

现在,他是什么身份,是再次转世了,还是夺舍别的什么人,全都成了谜团。  

张东云甚至怀疑他会不会趁机离开东唐地界。  

不过唐王也是够损的,杨厉留下慕容亭尸身,他再拿来做文章。  

这尸首如果真的是杨厉手笔,而唐王又没有破坏过的话,那对张东云来说无疑是有用的。  

通过上面留存的痕迹,他可以尝试继续追查杨厉行踪。  

唐王做不到的事情,张城主有办法做到。  

但如此一来,唐王试探的目标,自然就达到了。  

大明宫中,张东云凝神思索,半晌后脸上露出笑容。  

天枢殿内,乌云先生吩咐道:“回复他们,只能换一个第七境的人。”  

饶是徐行之一贯养气功夫不错,这时也愣神。  

慕容亭活着的时候,乌云先生不理会,现在反而要死的?  

不过,徐行之不敢多问,当下依言告退,去联络东唐使者容慈。  

东唐那边,也很快有了回应,他们要换程氏家族的明溪先生程静远。  

徐行之回来汇报,乌云先生同意,不过要求对方先送慕容亭尸首过来。  

东唐一方答应了这个要求。  

于是,一口棺材运入长安,运入天枢殿。  

张东云检查了一下慕容亭的尸首,这回他可以百分百确定,对方就是杨厉留下的又一张狼皮。  

他叫了沈和容一起来。  

沈和容看着那身首异处的尸身,微微点头:“确实是杨厉的手笔无疑,不过看起来似乎…”  

张东云点点头:“昔年我给他留下的旧伤,一直缠着他,转生、夺舍也无法彻底治愈。”  

沈和容蹙眉:“但那座密窟里,除了魔魂和狼皮外,还有仙迹碎片的刻印,说明他应该有一块仙迹碎片。”  

“具体情况,等抓住他后,自然明了。”张东云言道。  

沈和容点点头,也检查慕容亭尸首:“他早有准备,仅凭这一仗‘皮’先再把他揪出来,几乎不可能。”  

“十二妹你试试从这具尸首的泥宫丸着手。”张东云轻描淡写指点道。  

无需他多说,沈和容一点就透:“是了,他有伤在身,魔魂会受到影响。”  

沈和容检查的同时,她头顶文华才气汇聚,然后显化出笔墨纸砚。  

随着沈和容检查,毛笔蘸墨,便在纸张上书写。  

片刻之后,一片文章写成。  

无人触碰,但纸张连同上面字迹,一起收缩团成一个小团。  

纸团再收缩,白纸变黑,形同被浓墨浸透。  

沈和容伸手接住黑色的弹丸,递给张东云,张东云则随手甩给自己投影的乌云先生。  

乌云先生又交给徐行之:“将这东西和程静远一起送过去。”  

徐行之遵命离去。  

沈和容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微微一笑:“唐王试探我们,大哥则让他代劳,寻找杨厉?”  

“他会的。”张东云淡淡一笑:“现在他才是那个因杨厉而寝食难安的人。”  

沈和容微笑点头。  

张东云则问道:“学府的事情,怎么样了?”  

“初步章程已经拟好,大哥看着没问题的话,小妹便开始着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