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有真本事的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安城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这个比例不算低。  

因为绝大多数修行者,都不事生产。  

不过,系统只要求是修行者,那表示,全是第一境也没问题。  

这样一来,难度就低了不少。  

张东云查看长安当前人口,系统显示是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二十五人。  

在当初大战后,周边地区陆陆续续有人投奔长安。  

直到东唐王朝大肆封锁,长安人口增速才渐渐下降。  

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二十五人,那超过百分之一,就是至少四千八百六十九人…不对,不能四舍五入,要按照四千八百七十人来计算。  

张东云码了码手上现有的牌,发现这个任务还是有些难度的。  

就他目前所知,唐军降卒中,有修为在身,至少是第一境的武者,合计八百一十四人。  

寒山派的正式弟子,原先不到两百人。  

因为跟着长安城水涨船高,寒山派重新成为秦州府的坐地虎,大开门墙,广收弟子。  

但眼下有修为在身者,满打满算四百人出头。  

并且现在有一多半在无敌城范围外,在秦州府乃至于龙北郡各地。  

城内只有一百三十二人。  

当然,必要时候,可以将他们全集合回来。  

霹雳宗也是相同情况,眼下在城里的有一百四十七人,把城外潼州等地有修为的门人全收回来,同样在四百上下。  

陈氏家族没落,族人逃难,前后两拨加一起,一共才九十七人。  

亭山书院也死难惨重,不足百人,其中还有部分没儒家修为在身的普通读书人。  

有修为者,拢共六十八个。  

当苦力的俘虏倒全是修行者,但数量还是有限。  

白马书院四十四人。  

何氏家族三十二人。  

郑氏家族四十一人。  

胡氏家族三十七人。  

忘真观四十六人。  

程氏家族三十八人。  

东唐王室护卫一百人。  

镜月楼七十九人。  

庆福宫六十五人。  

白虹峰三十五人。  

松阳书院三十人。  

司徒家五十六人。  

嗯,还有青云观三人,暗阁所属七人…  

以上合共五百四十八人,剩下把自己这边的血影老魔、徐行之、商婕、任一超等人全都加上,满打满算六百个。  

这全加一起,也就两千四左右。  

距离四千八百七十的要求,差了能有一半。  

这还不算完成任务过程中,长安总人口有可能继续增加。  

大明宫中,张东云靠坐在椅背上,默默思考。  

接纳胡家搬迁,这步棋无心插柳,倒是走对了。  

胡家如果能完整搬过来,其中必有大量武者。  

倒是忘真观那边,如果叫执尘道人带着所有道士全都搬到长安,反而可能吓坏他。  

剩下的人里,大河龙门与凌霄派,能不能“借”点人过来呢?  

凌霄派之前遭受唐王李玄心亲自重击,受创严重,已经再次退回东北雪山。  

眼下还面临东唐的清剿,处境恶劣。  

邀请他们来长安的话,他们会答应吗?  

张东云一边思索,一边投影乌云先生,调兵遣将。  

从外收罗是种办法。  

城内培养大量第一境的修行者先凑数,也是办法。  

亭山书院可以跟南北城书院一起,大量重新招纳新学生嘛。  

寒山派、霹雳宗你们的步子,迈得不够大啊,多招点门人弟子呗。  

陈家也别藏着掖着,可以招收些外姓弟子培养,壮大自身实力嘛,你们以前不是也干过这类事?  

那么多唐军降卒,个个身体素质都不错,都否再发掘出一些能习武的苗子?  

张大城主接下来,有点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这种活儿都是乌云先生去干,而且面上的矜持始终还是有的。  

不过话说回来,想踏上修行路,最起码的资质总要有。  

看似不起眼的第一、第二境修行者,其实已经难倒芸芸众生。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概率,普通人中才可能出一个能踏上修行路的苗子。  

长安城里眼下不到五十万人,想出几千有潜力的苗子,其实还是有难度的。  

选材面太窄。  

由此可见这个建设任务有多刁难人。  

张城主开始思索,向外扩大招生范围。  

眼下龙北郡脱离东唐王室统治的国中之国。  

一个郡的总人口不少,用来选材,多少容易点。  

某位姓张的城主忙着长安内务,同一时间,东唐王朝也在忙着处理内部问题。  

王都陆阳城内。  

“大河龙门不比亭山书院,这一次,有劳郑卿家、司徒卿家、燕卿家还有执尘道长了。”  

唐王高居座上,微笑看着下方众人。  

在场者,有郑氏家族当代家主,郑天峰。  

司徒家当代家主,司徒锦声。  

镜月楼楼主,燕昔时。  

以及忘真观观主,执尘道人。  

四人纷纷说道:“王上客气了。”  

在他们身旁,还站着几人,都是东唐王族中人。  

当今唐王长子,世子李宏。  

唐王次子,牧平郡王李宜。  

还有唐王族叔,李栋老王爷。  

“这次,要请王叔操劳。”唐王冲李栋微微点头。  

老王爷李栋老当益壮,声音洪亮:“王上说哪里话,为东唐平定叛逆,老臣在所不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