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新客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这个世界,诸般修行法门中,同医药关系最近者,一是武道,二是道家。  

前者锻炼肉身气血的过程中,难免要大量涉及肉身内部奥妙,是以医武不分家。  

后者则是在修练结成内丹的同时,也有炼制外丹,求医问药的法门,是以道医不分家。  

一般而言,传承悠久,势力深厚的武道名门大派,又或者道家圣地,往往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医典药典,和绝学典籍一起,都是宗门传承的重要一部分。  

寒山派虽只是地方势力,但在这方面,也有底子。  

“回先生的话,本派确有历代先贤总结的药典,只是较为疏漏,不知可否入先生法眼。”  

郭梓老老实实答道:“先生要过目,在下立即去取来。”  

“没那个必要。”乌云先生淡然问道:“有防治时疫的方子吗?”  

郭梓摇头:“禀先生,不曾有…”  

张东云微微点头,倒不是很意外。  

武者肉身强健,气血旺盛,一般来说,就算染病,也都是疑难杂症,一般的疫病很难侵袭他们身体。  

寒山派以武学立门,传承药典医典,记载内容大都和外伤有关,或是增进调养气血。  

张东云眼下要找的,则是主要用于普通凡人的药方丹方。  

眼下有他无敌城罩着,城中百姓不用担心染病问题。  

这种保姆一样的模式,虽然不费事,但并非张东云个人所愿,也与系统设定不符。  

系统建设任务中,很多项其实都是立足于城中人自力更生。  

医疗卫生,也是其中之一。  

眼下长安城里,其实已经有一些医生大夫,只是数量还不多。  

这些人都是寒山派作为地头蛇,从山下秦州府,一点一点说服,搬上山来。  

郭梓心思转动,隐约捕捉到乌云先生的意思:  

“请先生给我们一点时间,本派将从秦州招募更多大夫来长安。”  

乌云先生轻轻摆手:“陛下有好生之德,秦州亦有其民,离不得太多医家。”  

“陛下和先生爱民,乃百姓之福。”  

郭梓连忙说道:“山下的医者可以少招一些,本派加大投入,多收购一些药方药材回来,可用于长安百姓。”  

碧松石晶矿脉的生意,从长安运下山,到秦州府境内龙河渡口,这一段都是地头蛇寒山派在负责。  

指缝里露出一些来,便让寒山派上下添了一个巨大的进项。  

此刻为了增添在乌云先生心目中的好感,郭梓当然一点都不吝惜钱财。  

乌云先生看了他一眼:“城里,想来该有不少人,有心学医。”  

郭梓心领神会:“在下会着手安排,请先生放心。”  

从乌云先生那里出来,郭梓立马召集寒山派的门人:  

“从速去办,切记不要吝惜钱财,不得无礼强抓,不得给长安带来恶名。”  

“是,掌门。”众人当即领命下山。  

张东云将一切看在眼里,微微点头。  

不过,他也没把事情全交给寒山派一家。  

投影的乌云先生很快再招来陈氏家族的陈介之。  

陈氏家族作为东唐昔日武道名门,家传医典药典收藏自然丰富。  

逃难投奔长安城的这一批人里,正好有熟悉相关典籍的族老。  

陈家的收藏,不仅比寒山派更高深,同时也更广博。  

当中一些药方,武者未必用得上,但陈家偶然得到,便一并收藏。  

现在长安城提起,陈家自然献上,虽然他们在心里嘀咕,长安为何会需求这么低端的药方。  

张东云自然不图他们的丹方,而是叫他们自行用之于民。  

陈氏家族对此当然没有意见。  

寒山派作为地头蛇,在各方面生意产业的开展方面,有很大便利。  

陈氏家族虽然实力更盛,但又不方便强行抢生意。  

现在能给自己家族添一样进项,他们立马积极动作起来。  

张东云坐镇大明宫中,一边看文人们教书育人,一边看城中药铺医馆渐渐变多。  

与此同时,相较当初流民刚刚进城时,这段日子里,城中人口也在徐徐增长。  

长安城的名声,正在渐渐远扬。  

限于东唐朝廷对秦州府以外地方,尽量封锁有关长安的消息,眼下民间关于长安城,所知尚有限。  

不过,仍有一些风声传出,引得龙北郡其他地方受灾的百姓,零零星星,跋山涉水,赶来秦州府,赶来长安城。  

日积月累,也是不小数字。  

如今长安城总人口,已经超过四万。  

张东云身形上浮,来到半空中,俯瞰城外。  

眼下,城墙包围的城池大小,已经有二十四平方公里。  

城墙外,系统影响的真实范围,更是达到三百八十四平方公里。  

在城墙外,系统覆盖范围内,其实已经可以建设一些围绕城池的乡镇。  

不过眼下城中人数还有限,居住空间富余,倒不需要急着考虑这方面。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下次长安再作升级扩张的时候,城墙范围就将新一次扩大。  

现在建了乡镇,届时就会被城墙扩到城里去。  

长此以往,本就容易被人怀疑范围问题,再来这么一遭,就更可疑了。  

张东云望着下方城池,陷入沉思,脑海里琢磨出几个方案。  

正思索间,忽然就见远方山林里,一道电光闪过,飞速向长安赶来。  

那电光,张东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