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已经在口袋里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管怎么说,这里能庇护这么多百姓,便是乱世中当之无愧的一方净土。”  

文虎也像商婕一样,转身望向长安城头:“希望这里能长久。”  

“这里救了你性命,你要留下报恩是理所当然。”商婕微笑:“不过本门永远是你的家,有空时记得回来看看。”  

文虎慨叹着点头:“师叔请放心,师门教养之恩,弟子片刻不敢忘。”  

“千里送行,终须一别,我们就此别过。”  

商婕同文虎告别,转身沿着简易的道路,穿过城外田野,步入白云渊的山林中。  

长安城里,大明宫中,张东云微笑看着这一切。  

大河龙门,是个合适的交易对象。  

不仅仅是对方有财力能吃下长安出产的大量碧松石晶,同时也因为对方掌握大河水道交通,并且有相当不错的势力,可以保护交易进行。  

另一方面,看起来品质信誉同样不错。  

不过,张东云方才没有跟对方谈这方面的事情。  

一来,不想显得自己一方太过迫切。  

二来,对方已经在他的口袋里了…张东云无声笑起来。  

商婕一路下山,先到了山下最邻近的镇子里。  

一个少年正在镇上等候。  

见商婕返回,少年长长松一口气:“师叔,您可回来了。”  

商婕点点头:“我们走吧。”  

“师叔,文师兄他怎么样了?”少年边收拾行装边问道。  

“他很好,那些百姓也都没事。”  

商婕微笑说道:“这座长安城,并非险恶之地,相反,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终于不必受天灾人祸的困扰。”  

收拾好行装,少年同商婕一起上路。  

他满脸好奇:“师叔,这里为什么会突然间冒出这么一座长安城?  

以前从未听闻,这也太过突兀了,这城池究竟是何来历?”  

“我也不知道。”  

商婕轻轻摇头:“你文师兄同样不知情,不过目前看来,至少是好事,有利于当地百姓。”  

两人当即上路,离开秦州府,沿着大河,顺流而下,一路向东。  

船行数日,途径潼州府地界。  

傍晚,客船暂时靠岸休整。  

同门师侄去采买食水,商婕没有下船,踱步到甲板上吹风。  

晚些时候,忽然有只言片语,夹杂在风中,飘入商婕耳内。  

“霹雳宗…突然联络碧松石晶买家…他们似乎同那长安城有关…先将霹雳宗的人拿下…”  

商婕微微皱眉,眼角余光飘向远方。  

潼州是交通要地,商贾往来密切,长安城看来是交托这里一个地方势力霹雳宗联络碧松石晶买家,但可惜被人察觉阻挠…这位大河龙门长老心中暗忖。  

她修为高强,耳聪目明。  

对方藏在远处的船上交谈,察觉不到她,但交谈内容断断续续传入她耳中。  

“…买家,听说是河东郡的苗家…”  

商婕微微一怔。  

苗氏家族,是河东郡地方名门,虽然比不得昔日陈氏家族,但也算一地望族。  

最关键的是,他们同大河龙门关系密切,向来唯大河龙门马首是瞻,族中多名子弟,都拜入大河龙门学武。  

以苗家的财力势力,恐怕还不足以单独吃下长安城那么大量的碧松石晶。  

届时肯定要谋求大河龙门的支持。  

霹雳宗的吴琼显然也是看中这一点,才选取苗家做买家。  

只是苗家眼下还未必知道,霹雳宗的货源,来自长安。  

这可真是…商婕哑然失笑。  

自己先前还琢磨着什么时候跟长安开口合适。  

结果双方底下人都已经搭上线了。  

就是不知道长安城里那几位,对此是否知情?  

龙门那边,掌门师兄他们又会如何决断?  

商婕一边沉吟,一边取出纸笔快速写下一封信。  

她同门师侄返回船上后,商婕便把信件交给对方。  

“我在潼州留一些时日,你自己先上路,速速返回门中,将此信交给掌门师兄,不得有误。”  

听了商婕的吩咐,那少年感到惊诧。  

不过他没有多问,立马郑重接过信件。  

少年连客船也不等了,立马上岸急购坐骑,换陆路赶回师门。  

商婕则先沉住气,在潼州府落脚,寻找先前密谋的那些人。  

在这里,她果然也见到苗家的人。  

对方受霹雳宗邀请,秘密会面。  

“苗老请看。”  

静室中,吴琼微笑着将桌上锦盒,推到对面。  

坐在他对面的老者打开锦盒,顿时有莹莹碧光从中冒出。  

锦盒内,一块巴掌大小的碧绿晶石,正静静闪动光辉。  

晶石内部,仿佛有玛瑙般的石髓不停晃动流淌。  

“果然是很上乘的碧松石晶。”  

苗姓老者微微点头,然后看向桌子对面的吴琼:  

“吴掌门,这东西,确实是好。  

不过,究竟是何来历,不知可否见告?”  

吴琼笑容不减:“苗老,我肯定不会拿假货骗你就是了。”  

对面老者摇头:“这我当然信得过,不过这么大量的碧松石晶,定然是新矿出产,矿产的归属如果出了问题,老夫可不希望付了钱,货却出问题。”  

吴琼仍然微笑:“这一点,老先生您大可放心,货源不会有任何问题,东唐王室想插一脚,都是做梦。”  

那老者一对白眉微微耸动:  

“龙北郡和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