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赌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王”!  

“妾身绝对没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因为女娲昨日托梦告诉哀家,跟哀家说苏妲己乃是霍乱朝纲,使得大商覆灭的妖妃”。  

“哀家也相信国师,可是女娲娘娘乃是我们人族的信仰,这是不得不信的事实呀”!  

“或许是国师算错了也不一定”!  

“并且西伯侯也曾算过一卦,也证实了苏妲己是妖妃的事实”。  

这个时候的西伯侯也是应声道:“是啊!大王”!  

王后的解释更是让纣王感到恼火。  

“哼”!  

“王后说的倒是挺蹊跷”!  

“你说寡人是该不该信”!  

“国师会算错”?  

“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十数年的时间,国师可曾有算错过的那一天”?  

“你西伯侯倒是好能耐呀”!  

“居然能够说动王后”?  

“这恐怕是比干皇叔的功劳吧”!  

“呦!闻太师也在呀”!  

“你们这一群人不过是在嫉妒国师的才能看不过去,所以这才打算拿寡人未过门的美人当作借口出气”。  

“实则是想让其他人看清形式,让他们知道这个大商还是你们这些大臣说的算吧”!  

“你们将寡人置于何处!又将大商置于何处”!  

“国师没来大商之前,你们又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贡献”!  

“还不是靠着祖辈留下的功绩说话”!  

当文武百官听到大王这么说,脸色都出现了具变,甚至乎有些没有背景权利的小官已经开始退缩了。  

他们被请过来也是因为自身是朝廷大臣的门生或者属下,过来完全就是起到助威作用的。  

实际上女娲有没有托梦,他们也不是很清楚。  

“大王!臣的卦象还有女娲托梦都已经证实了这点”。  

“并且臣在演算天机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并不比国师差到哪里”。  

“在我看来,国师那种将未来命运透露并消耗寿命的代价完全就是歪门邪道”。  

“臣的演算虽然只是迷迷糊糊能够感应到未来,甚至深藏含义,但是在我来看这种演算出来的天机才是符合天道循环,不破坏未来混乱的正统卦术”。  

听到西伯侯这么说,纣王眼中的讥讽之色也是越来越明显了。  

“你也知道国师是通过消耗寿命才换来大商的强大”。  

“我问你,这要是换成你,你敢吗”?  

“我就不知道有谁会傻到寿命都快消耗干净,濒临死亡的边缘都还在为国家着想”。  

“要不是帝师的出现,并且增加了国师的寿命,拥有突破更加高深的境界,恐怕国师早就亡了”。  

“这件事寡人并没有告诉你们,国师也不希望有人知道”。  

“因为他跟寡人说,自小因为出生在贫苦农家之中,他更明白百姓的心情”。  

“国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换的百姓的生活质量”。  

“你们之中有谁能够做到”?  

“恐怕不能吧”!  

“毕竟你们在场各位生来就是生在富裕家庭,根本不明白这一点”。  

“当然寡人也不明白”。  

“可是国师却总用事实来教导寡人”。  

“这让寡人更加懂得了怎么做为一名好君王”。  

“你们这群人真是太让寡人失望了”!  

纣王有些痛心的说道。  

“大王…”  

王后看的有些失神,她从未见过自己的夫君何曾露过这种神色。  

甚至于她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决定。  

“大王”!  

这个时候比干开口了。  

“大王!三思而后行呀”!  

“女娲和西伯侯都可以证明”。  

“西伯侯本人的卦术并不比国师差多少”。  

“难道女娲也不能够证明什么吗”?  

听到这话,纣王更生气了。  

“我乃大商之主,她女娲又有什么资格还管我人族的事实”!  

“来人”!  

“将这些大臣打入大牢,将王后带走”!  

“谁要是敢再闹下去,以死谢罪”!  

这个时候响起了全场都愣住的声音。  

“大王,既然西伯侯想要证实,那么何不如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心服口服呢”?  

飘渺的声音从远处响起,这个时候纣王也露出了微笑,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愤怒。  

“国师”!  

而武擎天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实际上他已经在周围很久了。  

凭借着元婴期的神识,在加上自身强大的实力,在场中实力最高的比干、西伯侯、闻太师等人都没有发现他。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出现,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时机成熟,出现最为合适。  

“大王”!  

武擎天先是对纣王恭敬的点头示意。  

做为元婴期修士,实际上已经可以和人王地位媲美了。  

随后又将目光放在西伯侯的身上。  

“西伯侯既然认为自己的卦术能够与我媲美,那么我们何不如就此对决一番”?  

“看看谁的卦术最准”?  

“我也不难为西伯侯,只要你能够算出和我一样的卦象,那么就算你赢又如何”?  

“你可千万别在我面前提什么女娲了”。  

“你们奉女娲为人族始祖也好,还是信仰也罢”。  

“可在我看来,女娲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还没有脱离妖族的女妖而已”。  

“传说不可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