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静心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噗”!  

鲜血形成一道血箭,射在山洞的墙体之上。  

人影在吐出血箭后,从地面上站起来,活动着身体。  

“看来身体也恢复的差不多了”。  

扭动着双臂作出伸展动作之后,感觉到自身良好的状态,心情大好。  

最后人影走出山洞之后,在月光的照射下,显现出他的真实样貌。  

张叶看着周围乌烟瘴气的模样,原本的愉悦心情也消失不见,露出了郁闷之色。  

回想起自己要不是在当时拼着老命使出全力,恐怕自己也已经身首异处淘汰出局了。  

不过也因为这样,张叶在苦禅崖待了尽半个月的时间,才将自己的重伤之躯恢复正常状态。  

期间这些恶人也会在张叶所在的洞窟附近走动,想要试探张叶是否还有力气和他们拼斗,只要张叶稍微表现出虚弱的样子,那么下一秒,这些恶人就会拼尽全力将张叶击杀。  

而张叶并没有浪费时间,通过空余时间的了解,苦禅崖恶人在被煞气侵蚀之后还能保持清醒绝非是意外,而是摩尼寺可以安排的结果。  

苦禅崖虽然以苦禅命名,寓意为苦修悟道,感悟世间一切事物,从而醒悟弃魔从佛的意思。  

但是这数千年的时间中,真正能够从中领悟的恶人少之又少。  

每当日出月升的这段时间里就是感悟佛法的最佳时间,也是苦禅崖煞气最为薄弱的时候。  

正是如此,这些恶人在苦禅崖被煞气感染却没有失去意识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佛法则是被刻在苦禅崖最为宽广的空地石壁之上,让那些被困在这里的恶人领悟。  

恶人想要不被煞气侵蚀,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领悟佛法,将入侵体内的煞气驱除,这样才能继续保持清醒状态。  

看着苦禅崖石壁上的佛法,张叶面露古怪之色,所谓的佛法其实就是一种功法,而且还是地阶功法,直指佛门舍利也就是先天金丹境界。  

而想要凝结舍利道理和凝结先天金丹是一个道理,唯一的区别就是舍利需要将佛理融入自身当中,而先天金丹则是元神合一。  

常言道一朝感悟得道升天。  

摩尼寺的功法也正是如此,需要佛修感悟佛法。  

而佛法的感悟也许你今天没有悟出什么,但是明天后天,只要你有所谓的佛门慧根,那么在你悟出佛法的时候,你的修为就会跨越式的提升。  

这就是摩尼寺的功法特殊之处,但是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只要你没有领悟,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呆滞在原地,与你同期修炼其他功法的人说不定都已经踏入先天境界了,而你却还保持着三流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有得必有一失,有失必有一得。  

佛门功法如果没有耐心和毅力,就算你在聪慧,也是无用。  

不过按照上面的意思,张叶也明白,在苦禅崖中,意识保持的越是清醒,那么他的佛理修为也就越高。  

至于那些在张叶出现在苦禅崖时的恶人,几乎都是一些小啰啰,而真正修成佛法的人,已经达到了静思无念的状态。  

可说起来,张叶也是因为那些修炼佛理不达标准的人出现,他的命才保了下来。  

对于那些倒霉鬼,张叶没有愧疚,不过心怀感激倒是有的。  

要不是那些人,自己这会也没有那个闲情过来看佛经了。  

“即然伤势已经完全恢复,那么也是时候寻找静心草了”。  

“不过这部佛门功法即然摆在这里,不收才不收,趁着这个机会记录下来,也许什么时候能够用的上也说不定”。  

张叶说着,就将额头贴在石壁上,开始收录这部功法。  

数息之后,张叶才将自己的额头从石壁上移开。  

“大自在经”?  

“还算不错的一部功法,不过这部功法修炼之后,可就真的无欲无求了,我才不会放着自己大好的年华,修炼这部功法呢”。  

“这部功法还是留给他们修炼吧”!  

“现在还是抓紧时间寻找静心草才是正理,耽搁了时间,到时候少不了一番麻烦”。  

看着周围的洞窟,张叶也有些苦恼。  

自己如今进入了苦禅崖,那么想要离开但是有些麻烦了。  

让离开的唯一方式就是自己突破元丹境界,掌控天地元气,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做到凌空飞渡,从苦禅崖离开回到云雀山之上。  

不过突破元丹境界需要的是自己不受打扰才行,原本在张叶想来自己只要找一处闭关之所就行了,但是真的来到苦禅崖的时候,张叶这才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这里的大部分恶人,基本一天的时间里除去正常的休息,几乎所有时间都是癫若疯狂的节奏,清醒的状态少之又少。  

而小部分人,已经修炼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正日里除去修炼,也就是在附近获取食物野果充饥什么的。  

要知道苦禅崖能够容得下那么多人,自然也是有着原因的。  

这里可是要比张叶想的面积要大上许多,而且还有着完整的食物链。  

要不是这里被煞气所影响,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世外桃源了。  

至于苦禅崖通向外界的通道除去上空的雀云山之外,还有一条路叫做有来无回一线天,被一种天然气息所影响,想要出去就必须接受考验,而进来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影响,寓意为只进不出,想要出去只能依靠自身修炼的佛理才有可能出去,也就是修炼大自在经才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