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离巢(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073章离巢(二)  

严举道:“比起河东、太原等山西之地,河北多平原,百姓猬集。末将认为,汉北军主力当部署在邯郸。邯郸为河北中央,有驰道可以沟通南北,同时邯郸南有淇水、洹水、漳水,我军只需要把守安阳、邺县,便可以层层阻遏楚军进攻。”  

严举小心翼翼说完这些,见刘信并没有叫停的意思,便又继续大着胆子说:“我大军占据邯郸,便可从容调用河北民力物力。邺城、安阳有急,我军可从容出邯郸支援。邯郸距离敖仓远,到时楚军也将面临转运粮草的负担!”  

“严校尉话中只提及邺城、安阳。修武、朝歌、以及白马津难道不守吗?”文粟第一个问道。  

“文校尉与我曾同在君侯门下学习战例,可曾见过有人看重修武与黄河之险的吗?更不要说朝歌了,周武王大军来,朝歌可是一日而陷!”严举针锋相对。  

“那是因为商王…”  

刘信打断了两人的争论:“修武也好、朝歌也好,都不能轻易放弃。一旦让楚军在河内立足,其不谋我,在修武、朝歌仅做防御,转而西向,我军到时又该如何?”  

毕竟,自己觉得鸡肋的地方,对于楚军却可能是战略要地。进攻与防守都是要辩证地看。  

严举连忙告罪,说自己孟浪了。  

刘信微微一笑,道:“虽然说守修武是必要的。但修武不好守。来年春日,楚军必然猛攻修武。因此此地非一大将不可…”  

说到这里,刘信抬头看向曹参:“堂上众人,也只有曹将军能让我放心了。文粟!”  

文粟忽然听见刘信叫自己的名字,猛然地站起,向刘信拱手以对。  

刘信上下打量文粟许久,道:“你便为我留守修武,辅佐曹将军,心中可还愿意?”  

文粟看向严举,严举低着头并不言语,文粟上前道:“末将领命,必为君侯守护好修武。”  

刘信看向樊哙:“朝歌就交付樊将军了。”  

樊哙拍了拍胸脯,道:“俺也不会让信哥儿失望的。”  

曹参内心苦笑,断定刘信早提前对一切有了安排,今日的会议不过是走一个过场罢了。修武与朝歌,他和樊哙,不过是刘信金蝉脱壳的丢弃之物。  

待刘信复将目光看向自己,曹参也当即表明了态度:“本将也一定为君侯守护好修武。”  

“修武与朝歌互为犄角,只须为我坚守一月,我便算你们功劳。到那时,两位将军是撤是守,全凭己意。”  

显然,刘信并没有信心光凭借修武与朝歌两城便能抵御楚军的进攻。刘信仍是想要利用淇水、洹水、漳水三条水系来构筑防御。  

会议匆忙开始,又匆忙结束。今日的会议不过是走一个过场罢了。  

众人走后,刘信便让人取来了图纸,仔细研究起邯郸周围的形势图来。薄昭来到,看着刘信全神贯注在图纸上,并不敢打扰,只是在一旁静心等待着。  

这一等便是半个时辰。  

终于,刘信开口道:“许多时间不见,你倒是学会沉住气了。不错,看来你还是能进步的嘛!司马芷和我说了,上次作战,你也表现得十分勇敢,听说与项羽交过手?”  

薄昭苦笑道:“都是下面人抬举的言论。当日虽与项王交手,身手却不争气,武器被项王击落,若非末将的亲兵看护,末将已经被项王往身上刺了个透明窟窿了。”  

刘信点了点头,目光又放回在图纸上,漫不经心道:“你且用心将手上的兵练好,将来多得是立功的机会。不要再轻易将自己置身险境。不然我在你姐姐那里须不好交代。”  

薄昭抬头看向刘信,深呼吸了一下,才沉声道:“我想要代君侯留在修武城中…”  

薄昭原先准备长篇大论,但在刘信的猛然抬头中被吓到了。  

“是曹参和你说了什么?”  

薄昭抠着手指,道:“曹将军没有来找我,是我自己的决定。君侯今日将原属汉王的亲信都留在河内,已经有许多人在议论…”  

“他们议论什么?”  

“说君侯有意清除汉王派系将领。如果君侯能将末将也留在修武城中,谣言便会少许多了。”  

“若我真是这个意思呢?你要陪着曹参、樊哙一起送死吗?”  

薄昭只是低着头,并不言语。  

刘信道:“修武与朝歌太过危险,你还是留在我身边,再历练一番…”  

“末将觉得,鸟儿总要离开巢穴,也是时候离开君侯的庇护了。”薄昭大声道。  

刘信的脸瞬间变得铁青了起来。  

薄昭跪下向刘信请命道:“请君侯允许末将留在修武城!”  

“那便将给你姐姐的遗书先写好吧。我不会因为你便轻易救援修武城。”  

刘信取来纸笔,放在案上。  

薄昭还真就拿起来写了,薄昭原本准备简单写几句话,交代一下,却不成想心中有许多想法要说,一张纸装不下,又向刘信索要了一张,写了满满两张的家书折好递给了刘信。  

家书写完,薄昭已经是泪流满面。  

将家书交出,他竟是也不等刘信的吩咐,直接离开了,又把刘信气得不轻。  

刘信在营帐内徘徊许久,终于还是把司马芷叫来,询问道:“汉北军中,有很多将官想要留在修武吗?”  

司马芷沉吟了一会儿,道:“其实很多校尉都愿意留在修武,在君侯带领下,咱们赢了楚军一次,大家难免会看轻楚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