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寻找光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欣妈妈的车祸案,一开始只是在刘欣粉丝中有一定的关注度,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或许会惋惜一下,顺便感慨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但是关注的人并不多。  

前两天肇事司机的直播视频,倒是让不少人骂骂咧咧了两句。  

也仅此而已。  

可今天不一样,当陆班和顾乔同时发布微博,而微博的标题还是今天早上最火的那首诗——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陆班可是原作者啊!  

这首诗陆班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一直是让所有爱好文学的人想要追求的答案。  

比如吕旬。  

吕旬参加完诗词大会之后,直接飞了回去。  

原本这个时间他该去参加燕大的一场学术研讨会,参加学术研讨会之前,他的习惯是先把手机关机。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从未改变。  

可是今天有点不同,他刚拿出手机,微博跳出了一条通知,通知的内容正是陆班的那首诗。  

“黑夜给了陆班一双黑色的眼睛,他寻找的是怎样的光明?”  

“探索“眼睛”这首诗背后的含义。”  

“今日热搜第一名…”  

吕旬愣了一下。  

下意识的点开微博,那是一段模糊的视频。  

一个喝醉酒的男人走了出来,趴在车旁吐了一会。  

然后开了一辆绿色跑车离开。  

半小时后。  

这辆绿色的跑车,像是一道喝多了的闪电,径直撞向马路边的母女俩。  

母亲一把推开女儿。  

躺在血泊之中。  

这是第一段视频。  

第二段视频便是肇事司机嚣张的直播。  

“我是撞死了人,我可以赔钱啊,我是逃逸了我也知道,但是我自首了法官会轻判的,大不了我多赔点钱好了,明星了不起吗,明星就能用舆论让我去坐牢?这是个法治社会,一切都讲法的,你们这些喷子不要再哔哔了,有钱你也撞一个。”  

两个视频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吕旬愤怒了。  

是谁给了肇事者如此大的勇气,不仅没有对死者的愧疚,反而一副死了活该的样子。  

这就是陆班要寻找的光明?  

好一双“黑色的眼睛”,能在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朋友站出来,用他自己的方法去“寻找光明”,这才是一个文人的风骨。  

所谓文人,不就是要用笔杆子,发出自己的呐喊吗?  

难道文人就一定要柔柔弱弱,吟唱风花雪月?  

陆班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文人。  

他在黑暗的夜里,寂静独行,哪怕是“碰壁”,也要用自己的笔尖刺穿虚伪,用他的“眼睛”震撼世人。  

吕旬转发了陆班的微博。  

然后走进研讨会的会场。  

他把准备好的稿子扔在一边,今天这场研讨会,他要和所有的学者,来讲一讲关于这场车祸,关于陆班如何寻找光明,关于文人应该发出的呐喊。  

林海棠坐在院子里。  

正在辅导林之雨做作业。  

孩子长大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布置的手工是给家长布置的,好不容易上了小学,才发现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给家长布置的。  

她一边辅导林之雨做作业,一边刷着微博。  

很多家长都这样干过。  

刷了两下之后,她的眉头皱在了一起。  

她看到陆班和顾乔同时发布了一条一模一样的微博,而微博的标题正是今天热搜上的那首诗——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诗句的下面是一段视频。  

看完视频之后,林海棠愣了愣。  

她想起在心理诊所看见的刘欣。  

以前她和刘欣合作过,知道刘欣的性格大大咧咧,没想到一场“意外”却让这个开朗的女孩变成现在郁郁寡欢的模样。  

最关键的是,这场“意外”太让人愤怒了。  

她也是一个母亲。  

她甚至能够想到当之雨遇到危险的时候,自己肯定会做出和刘欣妈妈同样的选择。  

“妈妈,你在干什么?”之雨抬起头,看着她。  

林海棠叹了口气:“你先做作业,妈妈转发一条微博。”  

“哦。”林之雨乖巧的点头。  

林海棠拿着手机,想了很久,才在转发的微博上写下这么一行字——  

“愿逝去的人能够安息,愿活着的人继续寻找光明。”  

高山和黄花正准备去参加快乐星期六的录制。  

他们已经到了长沙。  

在和梁克生会和之后,一行人先来到了芒果电视台。  

休息室里坐着梁克生、高山、黄花、康永和汪洪涛。  

他们正在商量着下午彩排的细节。  

这时,  

黄花突然说了一句:“你们快看微博。”  

所有人都愣了愣。  

他们拿出手机,各自看了一眼。  

微博上已经炸了。  

陆班的微博评论已经过万。  

顾乔的粉丝已经集结好准备战斗。  

林海棠的发声,让原本与顾乔敌对的双方粉丝,第一次站到了同一战线。  

吕旬在研讨会的演讲,以及他微博的转发,让文学界人士揭竿而起。  

梁克生眉头紧皱在一起。  

他毫不犹豫的转发了微博。  

高山也转发了。  

黄花同样照做。  

康永和汪洪涛互相对视了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