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打破的平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才是焰灵姬将眼前大汉帝国视作内心家乡的真正缘由。  

这或许才是人道吧就好似执念刘浩,他难道不知道人道不仅仅包含人族,但凡众生都在人道之中吗?  

可他知道了,就真能够做到‘众生平等’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说人族,在执念刘浩内心也必须分出个三六九等来,视其血脉,视其亲进度等等等等。  

你可以说他心境不够高,但这才是人道常情。  

他内心已经接受了妖族,可这必须建立在妖族对他真正在意的人族面前,遵守他心目之中的规矩,否则,他根本不介意亲自上场做一做裁判。  

他是如此,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洪荒封神之战之时,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不还是因为自家门弟子的大战,导致他们亲自上了舞台?  

那最后失败了的通天圣人,还不是也会气急败坏要毁天灭地?  

圣人况且如此,况其他人呼?  

人道修行,倘若无私,那还是人道吗?  

对此,执念刘浩可谓心安理得,也从不会因此就觉得羞愧之类的。  

他这份态度,也从来没有任何掩饰,如今刘浩地球最强大的妖族大圣白泽,还不是对此一清二楚?  

你看到人家对此有过任何不喜了吗?  

人家对此只会觉得天经地义,这本就是立场天然决定的。  

焰灵姬更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情。  

她走出自己内心的冰封那一刻,她就已经是一个内心治愈之后正常的人类修士。  

在她修行的道路上,这一道坎坷,也将是毕竟之路也。  

好在她哪怕对此依旧有些懵懂,还是明悟了。  

她不需要一个真正现实意义上的‘家乡’,她只需要她这个修为阶段内,心灵得到一丝抚慰即可。  

在未来,她或许会斩断这份和刘邦建立的大汉帝国因果,可到了那时,她已经无所谓,又或者她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小窝’。  

她心灵上这道尘埃的抹去,使得她内心更加通透,在这一刻彷佛天地之间在她眼前变得更加的鲜活起来,难得的,在她双眼之中,出现了一丝柔和。  

这份柔和,自然落在执念刘浩眼中。  

“你这个学生,有了争渡之力也!”  

“大善!”  

执念刘浩大笑,他很清楚身旁的方运势必多想,比如是不是自己作为老师,早就看出焰灵姬身上的状况,看到了机会,毫不犹豫的将焰灵姬寻来,给予焰灵姬这份机遇。  

他不在乎方运如何脑补,不管是刻意的还是巧合,焰灵姬这份改变才是他最欢喜看到的。  

实际上,他自己也清除,焰灵姬在他心目之中,地位很高。  

或许是因为穿越前的执念,又或许只是单纯的欣赏。  

总之,在焰灵姬身上,执念刘浩也是有着不小寄托的,特别是当焰灵姬体内还激发了巫族血脉之后就更是如此。  

他一度想过将焰灵姬收为亲传,可最后还是忍住了,无他,依旧是因为焰灵姬身上觉醒的巫族血脉使然,他希望有朝一日焰灵姬能够入得了后土娘娘的法眼。  

哪怕未来焰灵姬只是单纯的跟随在后土娘娘身后修行一段时日也行。  

至于焰灵姬未来是否拥有跟随在他身后和深渊大战,实际上他并不在乎。  

能达到这份成就最好,倘若未来跟不上,也无不可。  

可今日,执念刘浩发现这份可能一下暴涨了太多太多,至少,太乙这一层境界,焰灵姬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突破。  

焰灵姬自从被刘浩从秦时明月世界携带而出才多久?  

也足可见其天赋超然也。  

这道坎坷的跨越,对许许多多修士而言,或许算不得什么,可在焰灵姬身上,却有着其他人难以匹敌的优势,那就是巫族血脉的觉醒。  

这种觉醒,可不是那些灵气复苏时期,自身异能的觉醒。  

这里头或许有着一丝异曲同工之妙,可其中的差别却也是天地一般的。  

异能,严格来说,也可以称之为巫族、妖族或者祖仙、神等等血脉的觉醒;  

可这种觉醒的也是极其有限的,就好似万绿丛中出现了一点红。  

它是可以随着血脉的淬炼而进化,促使这一点红逐渐散开,可它同样有着自己的极限,到了某种程度,大概率只能到此为止。  

这也是众多灵气复苏时期,哪怕觉醒了自身血脉者,都几乎不会放过自身道法修行的原因。  

因为很难看到真正的预期高度,似乎到了仙人阶段,就有着天大的桎梏等待着他们,将他们这份血脉天赋死死的限制在这里。  

反过来,焰灵姬巫族血脉的觉醒,却是一觉醒,那就是仙人等级的,是哪怕在洪荒上古巫族时代,也会被巫族认可的自己人。  

巫族特有的功法,焰灵姬是只要上手,就可以从容修行,去提升自己巫族血脉纯度,一步步走向祖巫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换言之,焰灵姬已经拥有了修行法则的天赋,身体血脉之中自带的天赋。  

她已经是人类之中的特例,这是哪怕执念刘浩也无法否认的。  

他几乎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焰灵姬一旦修为突破了太乙,那原本焰灵姬体内的巫族血脉,大概率还要随之提升,也势必得到洪荒巫族的进一步重视。  

他必须承认,自己在焰灵姬身上有着一丝期待的‘利用’之心,可若是这份利用无法达成,他也同样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