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诸朝诸帝(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浩都不看好,一代帝王,心中没有了霸道,没有唯我独尊的野心,又怎么可能证道得了大罗道果?  

至于大秦帝国的嬴政,执念刘浩却从来不担心,人家洪荒之中的始皇帝,或许早就已经将这份奖状拿到手,哪怕没有,这道奖状也无非是人家行进道路上的必有之物也。  

始皇帝之中的这个‘始’字,就已经道明了一切。  

人家坐在最上游,任何下游的一切皇朝,那还不得分一点气运给人家?  

这才是躺赢也。  

没看到人家哪怕落后于朱元章大明帝国踏入诸天,如今的嬴政还不是修为已经超越了朱元章?  

过不多久,嬴政哪怕踏入大罗,执念刘浩也不会丝毫惊讶,那是人家该得的。  

从始皇帝身上,执念刘浩又想到了杨坚,这个同样两代而亡的朝代,在历史上同样书写下了浩浩荡荡的气势。  

那隋文帝一本开皇律,就将整个儒家文化圈一统了律法的根本。  

就这一份成就,就足矣让隋文帝杨坚在法家之中的地位无限拔高,而百家修行体系如今显然成熟不少,这厮一旦解除了法家修行功法,大概率不需要多久便可直入大罗吧?  

唯一可惜的,或许就是隋文帝不知道何时才能出现在诸天之内,又或许人家已经将自家世界链接到了刘浩地球,位置十分尴尬,使之没有抵挡住妖族和妖兽们的冲击。  

至于司马家的晋,爱新觉罗家的清;  

前者哪怕踏入诸天,大概率也不会得到炎黄联盟的真正扶持,司马家下台几乎是明摆着的事。  

有几个有为的皇帝,能够受得了两晋男人的擦脂抹粉?  

而后者,只会迎来疯狂的打压,直至将其覆灭干净为止。  

别以为炎黄联盟什么垃圾都会收,倘若大宋帝国链接到刘浩地球的世界,并非仙剑奇侠,而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世界,大概率也不会在炎黄联盟之中拥有一个席位。  

这并非其他,而是真正的被看不起。  

反过来,倘若大明帝国最初链接诸天的是崇祯,炎黄联盟乐得扶持,但也绝对有限,成员们会选择继续等待,等待朱元章亦或者朱棣的出现,这才会投入更多。  

阿斗,可没有丝毫扶持的价值,任何人都不会将自己的财富和资源哪去投资一个垃圾。  

这并非对回报的最大追求,而是心理预期有其上限也。  

炎黄联盟成员们在三国世界的扶持就是最大的桉例,哪怕明知道曹孟德没有一统天下,如今还不是几乎要什么给什么?  

这里唯一的可能,就是所有人都清楚曹操这个人有那么牛叉,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未来是可以成为伙伴一起作战的。  

如今刘备到来,炎黄联盟不也依旧给予了不少,哪怕是孙权这个二代,炎黄联盟不也没有任之由之吗?  

人杰那终究是人杰,垃圾哪怕一时醒悟,那也只能是垃圾。  

衡量利弊,可不仅仅是个人的天性而已。  

就好似隋炀帝杨广,倘若他也出现在诸天,倘若他还没有让大隋帝国露出败亡之象,炎黄联盟大概率也乐得大力度扶持。  

真以为杨广就如史书那样只剩下残暴?  

历史只能是胜利者书写的,唐太宗李世民改史这件事,可是出了名的。  

到时候链接到诸天的隋炀帝扬广到底如何,就近观察一下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执念刘浩必须承认自家历史上四百多皇帝,真正能够入得了他法眼并没有多少。  

他相信炎黄联盟话语权最高的一群人,内心多半也和他相当,或许早在成立之初,又或者在某一次会议之中,就已经制定了扶持等级,分出了三六九等来。  

既然有着扶持等级,也一定有着打压等级,比如是推翻还是覆灭等等。  

对此,执念刘浩只需要旁观即可,当真有了他十分欣赏的人物,再去关注也不迟。  

他隐约感觉到身旁的方运和自己这份想法并无二致。  

方运建立的周汉,同样也是炎黄联盟成员之一,人家在炎黄联盟之中的话语权可一点也不比自家龙国少到哪去,实力决定了高度这句话在任何方面都是有道理的。  

但方运也绝不会任意使用这份话语权,他的高度决定了方运不可能在炎黄联盟每一次会议之中出场。  

或者说,除了第一次亲临之外,后续方运多半都没有出现过一次,无非派出一个代表人,比如如今周汉的宰辅。  

他也相信炎黄这个概念,在儒道至圣世界之中,方运定然大力推广之,儒道至圣世界人类出现修行的时代之前,也势必有着炎黄二帝,哪怕当时的他们不过是小小的部落首领。  

炎黄联盟,可不再是最初建立时期那般,更多的只是抱团防备妖族妖兽们;  

随着其实力的增长,原本的前路也势必变得更加宽广起来,未来,甚至于成为诸天万界之中和圣人、混元们平起平坐的资格,执念刘浩也认为并非不可能也。  

他可是很清楚自家文明的海纳百川之力,是几乎任何精华都能够吸收的,就好比如今杨戬,这个来自于洪荒的仙神,如今内心倾向到底有多少还在玄门之中,谁又能保证?  

任何人,可都是需要成就感的。  

在洪荒,杨戬只能在灌江口守护一方地域,可如今呢?  

炎黄联盟对其的接纳之心,可是昭然若揭,更是从无防备,是个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骄傲如杨戬要的可不就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