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蓝染崛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州穿了讯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大佛祖派系,也早就各怀心思,心里头怎会没有恨不得其他派系去死?  

本在玄武洲坐镇的诸多罗汉,都是如来一系,当他们被妖族围攻之时,哪怕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又有多少人会来拯救?  

无论是燃灯还是弥勒,可巴不得有这么一个机会狠狠的打压如来一方。  

有了这份打压,等灵山其他原本如来一系遗留发现之后,心里头哪个不怵?  

到了那时,燃灯和弥勒只要随手一个招安,那才是真正将如来在灵山连根拔起之时。  

他们倒不是为了这份权力,而是高坐云端的佛祖之位,意味着整个灵山大部分气运也,哪怕是一时的,也同样可能推高他们如今的修为,也是因此,后果如何,他们哪怕内心易场清楚,也势必直接忽略了事。  

洪荒,到底是谁的修为高,才真正拥有话语权,其他的一切,都只能为这个服务。  

燃灯和弥勒都清楚,哪怕灵山会因此失去不少战力,只要不倒,未来接引准提知晓了,也只能认,不认又如何?难道还为区区一些罗汉比丘,将燃灯和弥勒拿下治罪不成?  

那又怎么可能?哪怕是八百罗汉绑在一起,在接引和准提心中,也不可能值得上一个准圣大圆满,这就是现实。  

只要灵山八宝池内功德之水足够,哪怕这些罗汉转世,需要耗费几世才能寻回,也无非是消耗一点功德而已,这个代价,在接引准提心中还真算不得什么。  

要不,怎么说佛门真正的至宝乃是八宝功德池?  

玄武洲之中,佛门是在受难,但在北俱芦洲和西牛贺州接壤之地,却是僵持不下。  

真要说来,落入下风的,也是妖族一方,只是对妖族而言,些许小妖而已,他们可一点都不在意。  

北俱芦洲在大劫发起之前,也本就不知封闭了多少岁月,其中但凡是各野兽,也几乎没有例外的成为了妖族的一份子,妖族一方,何尝没有想着趁此机会让佛门为他们刷新真正的精英?  

资源,是有限的,能够从佛门手中幸存下来,才真正具备培养的价值,也才是真正得到妖族大妖们认可,弱肉强食,可是刻入在妖族骨子里的基因,他们才不会在乎小妖小怪们死了多少。  

可佛门却不行。  

他们做不到从灵山源源不断的派遣伽蓝比丘,再多他们也有极限,千万已经是尽头。  

他们看似场场大胜,可每日太阳星升起之后,目力所及的妖族依旧和前日没有任何差别。  

他们也想过直取头马,可却不容易。  

这里头,还有着刘浩不小关系。  

百家修行体系进入洪荒,刘浩本就没有藏着掖着,无论是佛门还是道家,虽修行者不多,可投入其中仔细了解的,可不要太多。  

妖族自然也不会错过。  

哪怕是不准备修行百家体系,至少也要对他们了解。  

想要了解,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读了书,就是最大的知识量积累,哪怕百家体系尚未入门,也都通过书籍让自己聪慧许多。  

特别是那些大妖们,通过这些书籍,已经能够有模有样的推演出如何作战更适合自己一方。  

就比如现在,妖族将战场拉入北俱芦洲一方,通过重归的帝俊太一传播下的简易版、甚至乞丐版‘周天星斗大阵’,也能很好的将自身的安全守护,且几次下来,效果越发明显。  

这些效果,更让他们大力推行,缺乏了高端战斗力的佛门,短时间内还真难以拿妖族如何。  

大战连篇,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着大量洪荒生灵死去,那些功德深厚者,也被封神榜直接收入囊中,根性不足者,也只能入了六道轮回。  

这使得最忙的,就是地府了。  

十殿阎罗尚且都未突破准圣,也注定没有可能踏足白虎大尊道场的机缘,也是他们的存在,多少让地府安宁不受波及。  

但他们也只能维持地府机构的安宁,在地府之外的冥土广阔地盘之内,也同样打出了花。  

非是他们缺乏了约束,最重要的原因,也依旧是大劫之气的沾染,往日里或许还能冷静,如今却是一点就爆,自然的,也让各种争斗多了起来,争斗一多,往往团战就会出现,到最后多半也要形成各大鬼蜮之间的争夺。  

而这样的机会,自然也会让一些冥土修士走上更高位置。  

蓝染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野心十足的家伙,可不愿意屈居人下。  

面对刘浩,他可以选择遵从,面对准圣们,他可以选择低调,但大罗而已,他当真无惧也。  

凭借着自身的智商,加上幻术天赋了得,这样的大乱才是最适合他发挥自身才智的机会,也必然不会错过。  

冥土以东,一座厉鬼王城之内,蓝染如今俨然有了取而代之的姿态,这厉鬼城内,原本一个大罗真仙鬼王,在蓝染的几次怂恿下,确实扩张了不少,但代价也是显著的,连番亲自出战,这一次却是直接湿了双鞋,被重创而归。  

也只能闭关疗伤,紧闭城门,原本这厉鬼王手下嫡系,又怎么玩的过蓝染?  

他也不过是稍微放出一点风声,就直接将这厉鬼王手下几个嫡系跟随着起了内斗,更在不知不觉之中失去了性命。  

时间很短,却也让蓝染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他无惧深入疗伤的厉鬼王,因为在蓝染看来,等对方恢复了伤势,他也足够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