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荀彧的算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些文臣谋士们难道是吃干饭的吗?  

从神话三国世界进入刘浩地球,可是必须经过吕奉先地盘的,以往曹孟德和吕布还不是有着各种龌龊?如今还不是‘相敬如宾’?  

都是成熟的‘主公’,这点城府没有一个会缺吧?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担忧?  

当炎黄子孙一支队伍之时,团结可是从来不缺的。  

“猎场边缘,那新出现的世界通道,你等也都派遣人员进入查看过?”  

“回秦王!各方前后都有派遣,然事情并非大顺也!”  

“说说!”  

“猎场边缘世界通道那头,乃一方现代世界,其时间线正处于20世纪八十年代;  

通道那头,也是澳洲岛屿!”  

荀彧三言两语就将几个重点信息透露,但却没有提及如何处理通道那一头澳洲岛屿。  

他没有分说,并非龙国澳洲基地的骆冰和荀彧这个魏汉的坐镇者没有商议,相反,刘浩也相信必然谈过好几次了,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还没有一个很统一的方案。  

刘浩也不认为骆冰和荀彧二人就没有共同点。  

至少,这么一块就近且安全性十足的土地摆放在眼前,他们绝对没有错过的道理。  

无非是拿着钱财去购买,还是直接征服了事。  

“八十年代吗?”  

刘浩低声自语一句,心里头也同样不得不思考其中利弊来。  

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那方世界的龙国才刚刚打开国门,百姓尚且堪堪温饱而已。  

他大概率也明白了骆冰犹豫的原因,他不认为骆冰会有什么妇人之心,更多的还是担忧大规模出击会波及到那方世界的龙国。  

这个可能性可不是没有,当一个世界被另一个世界入侵之时,那方世界的地球所有堂口会如何反应基本不用去猜。  

可当他们发现入侵他们世界之人,和龙国语言面目一致、语言一致、礼仪以及思想模式都一致的时候,他们第一个反应,多半只会认为自家星球上的龙国莫非是内鬼?  

一旦这个怀疑出现,那方世界的堂口也根本不会给龙国任何解释的可能,甚至于直接就上手了。  

从这点来看,骆冰的考虑绝对是有道理的。  

那一头,太宗可还在呢,只要是龙国高层,不管哪一个世界的现代龙国,见了太宗还不得低头挨训?  

刘浩估计骆冰更大的想法就是先拖延一下荀彧,这会大概率已经派遣人员进入那方世界的龙国,已经建立了不小联系了吧?  

他还以为如今这三千万人口是来自通道那头的世界,现在看来自家龙国已经做好了所有的一切安排,就等着时机成熟了。  

面前的荀彧若是没有察觉这里头的道道,刘浩可不会相信。  

他这般分说,何尝没有想要从刘浩口中得到一分保障?  

脚下这块岛屿,或者说已经成长成为大陆的奥洲,土地绝对是不缺的,可妖兽横行,使得可种植空间反而不大,风险却不小。  

作为本就是封建时代出身的荀彧,哪怕身居高位,骨子里对土地的向往也依旧无法摆脱,又或者他自己不需要,也必须为帐下的军队、百姓们争取。  

神话三国世界,经过这么多年的和平,其人口的增长也势必巨大,拓展空间,不说刻不容缓,但也绝对在荀彧远见之中。  

刘浩的猜测是对的,荀彧从一开始就推测到了骆冰以及龙国的种种反应,而后根据最大的可能去布局,哪怕是强硬的坚持征服通道那头的澳洲,也不过是一种演戏。  

否则,何至于至今依旧没有一点着急?  

他无非是在骆冰面前时常出现,想要分一杯羹,至于通道那头的澳洲人口,他才不会搭理。  

在刘浩看来,这一点骆冰也好龙国也罢,必然也是需要考虑的。  

魏汉,本就在龙国澳洲基地邻里,已经亲如一家不分你我,该有的好处也不会落下他们。  

此时的刘浩,更多的还是在思考通道那头的澳洲人口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他能想到的,也唯有征服。  

这几乎不用多想就可以得出的答案。  

一群野蛮人后代,已经习惯了霸道,不将他们征服,又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将土地交出来?  

更多的只会是驱赶到哪里的问题而已。  

而且,刘浩认为一个小小的澳洲岛屿,是否能够让骆冰和荀彧满足都是一个问题。  

他们也一定瞄向了其他地域,比如加小拿,这个人口稀少,土地巨大的地盘。  

他可不认为八十年代的世界可以抵御得了自家龙国,哪怕是单纯的科技碾压,就足够征服对方所有。  

刘浩也知道龙国不可能和对方一直大战不休,非不能也,而是没有任何必要。  

谁都不想核弹糊脸,哪怕无惧,到时候的土地还能利用吗?  

最后接纳对方世界进入诸天万界,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案;  

只不过在这之前,必须分出一个高下来。  

也必须让世界那头的一群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族群明白,他们所谓的骄傲,在炎黄子孙面前根本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文若,丕儿携带大军前往深渊前线,魏汉遗留士兵稀少,但也需要抽取队伍一起前往方可!”  

“是!秦王!文若知晓了!”  

二人这句对话,却也是一种默契,是刘浩认可了荀彧的‘算计’,可同样的,也告诉荀彧,到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