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准备开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这些事,主要是关心汪言。  

这情得领。  

同时,汪言也不会小瞧老刘的信息含金量,老狐狸敢拿出来说的东西,保证是真的。  

“我跟你从头讲吧。”  

老刘扔给汪言一支烟,然后往椅背里一靠,也不让汪言帮他点,自顾自的开始吸。  

一边吸,一边斟酌着说辞。  

“最近这些年呢,学术圈子里闹得挺厉害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为什么最后是张为赢出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但是去年8月份张为赢公开在亚布力夏季论坛上批评政府的产业政策,是这次辩论的直接导火索。  

之后林逸夫隔空回应,两个人,以及背后的力量各种暗戳戳的互相抨击,持续了蛮长时间。  

其实要是细算算,他俩在这方面的互怼,早在几年前就时有发生。  

道不同嘛!  

然后学术圈里的人就起哄,说你俩当面辩一辩吧。  

听起来是不是特可笑?  

是不是瞬间就感觉没那么高档了?  

其实从最开始,两波人的纷争就只是因为利益,跟街头流氓约架也没什么区别。  

之所以越闹越大,是因为恰逢国内要搞经济转型。  

这次他俩是真被架上去了,不只是圈子里外起哄的问题,更有点被时局绑架的意思。  

在下层,各个学校、各大研究所都在发声,吵吵闹闹的。  

在中层,地方的思想也不统一,东南西北,各有各的小算盘。  

在上层,保守派和激进派的争端从来都没有停息过,只是每个阶段、每个问题争的点都不一样而已。  

教育口要考虑教材延续性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问题、院校资源倾斜的问题。  

政研口要考虑政策基调问题、理论统一问题、指导方向问题。  

经济口更麻烦,商务、发改、国资、经济中心小组等等等等…按着惯性茫然前进的同时,全都在等一份指导思想。  

你明不明白什么叫做指导思想?”  

老刘一上来就聊这么深,让汪言也很惊讶。  

他沉思片刻,肃然点头,复又摇头。  

“我大致能理解,但是又有点不敢相信…您说的那东西,两三年怕是总结不出来吧?”  

“对喽!”  

老刘哈哈一笑,竖起大拇指:“就是你想的那种,聪明!”  

美滋滋抽口烟,喝口茶,他又开始闲话似的扩大了话题。  

“小汪,上回你说过,你判断这两年是国内极其关键的转型期,这很对,也很好。  

但你不是体制内的,所以看不到最为关键的一点——  

转型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体现在外的是经济转型,是结构调整,是质量升级。  

所以学术圈子要搞关于产业政策的辩论。  

但是内在本质是什么?  

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  

你想想,这对么?  

张为赢和林逸夫的辩论,是‘术’一层面的,我估计他俩很难分出胜负。  

都是顶级的经济学者,早都把‘术’练得炉火纯青,你掺和进去不是好事,你的水平跟人家肯定没法比。  

但是你既然下定决心要参与了,那么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拔高点。  

这样你未必能赢,但是绝对可以获得某些领导的欣赏。  

我不是想要教你逢迎,我看过你的《焦点访谈》,你发散出去谈的那几点内容,特别好,特别敏锐,也特别真实。  

可见你就是那样想的,而你的思想距离答案已经很近了。  

你自己还记不记得?”  

以汪言的智商,怎么可能不记得?  

他仔细回忆了一番,顿时大有收获。  

在《焦点访谈》中,汪言谈了税收调节,谈了高等教育红线,谈了新古典救不了华夏,也浅尝辄止的谈了一点点上升空间。  

当时,以汪言的知识根基没法做出一个精确的总结,所以整体显得有些天马行空。  

——讲难听点,就是散乱。  

如今,汪言开挂把自己补到博士生水准,很多线索便突然清晰起来。  

汪言当初的表达,其实核心思想只有一个——  

减小贫富差距。  

其余的一切都是手段,只有这个是目标。  

按理来说,这种思想不应该从一个资本家的嘴里说出来,可是,汪言从来都没把自己当做资本家。  

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挂B。  

我没有背叛自己的阶级。  

所以汪言从来不惦记着搞房地产、搞金融、搞资本扩大化,谁不知道搞那些玩意赚钱啊?  

哥不稀罕。  

屌丝的出身和未经奋斗的不劳而获,让汪言天生与剥削者格格不入。  

而知识的快速获得与眼界的迅速开拓,又让汪言在思考层面上遥遥高于负能量屌丝。  

于是,在没有看清楚风向时,汪言就发自本心的流露出希望“减小贫富差距”的想法。  

而这种赤子之心,也正是他最终得以入局的根源。  

老刘对他的提醒,并不仅仅是老刘自己的意思。  

尽管老刘瞧不起汪言的专业水平,让狗哥有点小小的不爽,但是他的提醒,绝对是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  

“我明白了。”  

汪言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明白了“上面”希望他起到的作用。  

这个“上面”,只是一个虚指。  

大概意思就是,有一部分人,对汪言抱有一丝期待,觉得这孩子有观察的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