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大格局(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真可能做得比大唐邮局要好。  

到时候我们《新罗日报》上面也可以好好的报道一下,让大家知道我们新罗王国也不是吃素的。”  

金大棒虽然在面对唐人的时候显得很自卑。  

但是在没有外人在的时候,又显得很牛掰的样子。  

这种窝里横的样子,完全就是跟着金胜强学习的。  

“大唐邮局要招募那么多的人手,应该也会组织专门的培训。  

到时候我们想办法把他们的培训教材给搞到手,然后让金城那边照搬就行了。  

这个邮局跟炼铁作坊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是面向普罗大众的,哪怕是他们想要隐瞒什么,也没有办法隐瞒。”  

金胜强觉得自己这一次占便宜是稳稳的事情了。  

总不可能到时候任何报纸都不报道大唐邮局的情况吧?  

也不可能邮局只是为大唐百姓服务吧?  

“嗯,使臣您放心,这个事情交给我了。  

只要给我一笔经费,肯定能把消息打听回来。  

我们在长安待了这么多年,只要自己不说是新罗人,一般的人根本就区分不出来。  

到时候只是打听一下大唐邮局培训的事情,肯定有人愿意说的。”  

金大棒如今也算是一个大唐通了。  

毕竟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多年了,一口唐语说的比大部分大唐百姓都要标准。  

所以他要是冒充一个唐人去跟人打听消息,一般人还真是很难识别出来。  

长安城的百姓是看不起番邦属国的人员的。  

哪怕你是新罗贵族,人家也是看不起你的。  

但是如果人家认为你是唐人,又给了好处的情况下,那打听消息的难度一下子就降低了不知道多少倍。  

“荆木,这大唐邮局一成立,以后对我们劳牛运输队的业务肯定会产生影响。  

如今我们在做的一些快递运送服务,到时候很可能全部都被大唐邮局给抢走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没有?”  

劳汉三的商业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  

大唐邮局的成立,有点突然。  

虽然这几天好多人都在讨论,但是也只是凑热闹的讨论而已。  

大唐邮局真正会给大唐带来什么影响,却是没有几个人知道。  

劳汉三作为一名杰出的商人,显然看到的东西比一般人要多。  

“大唐邮局的成立,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各州县之间的信件沟通,那些货物的运输,应该不是他们这段时间的重点项目。  

要不然的话,他们首次采办就不是要五百架奔驰四轮马车了。  

劳掌柜,您想一下啊,单单长安城到凉州的货物运输业务,就足以消耗掉上百架马车。  

而大唐邮局是要在每个道,每个州,每个县都需要设立分局的。  

哪怕就是一次性购买五千架马车,也不算夸张的。  

现在他们没有铺这么大,说明大唐邮局主要还是以邮寄信件为主的。  

这方面,我们劳牛运输队涉及的很少。”  

看到自己掌柜的那么纠结,荆木自然要在旁边帮忙寻找一些理由。  

当然了,他这个理由倒也不是完全乱说的。  

大唐的快递市场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广阔,但是绝对能够容纳两家的。  

再说了,劳牛运输队的主业其实是人员和货物的运输,快递相关的业务量其实是很少的。  

“初期的时候是这样,但是只要大唐邮局的人看到了其他业务的好处,没有理由不去做的。  

现在户部是划拨了不少的经费给他们,但是以后总不能每年都依靠户部吧。  

那个吕小北,我也是认识的。  

这就不是一个老老实实干活的人,到时候肯定会折腾出不少的东西出来。”  

劳汉三的看法显然没有荆木那么乐观。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应对办法。  

人家大唐邮局是隶属于户部的,相当于后世财政部直属的大型国企。  

背后还有李宽这个大唐太子撑腰,哪里是劳汉三这么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商人可以比的?  

“劳掌柜,大唐邮局的成立,其实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  

虽然劳牛运输队的一部分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的蒸汽机车作坊却是很有可能受益无穷呢。  

刚刚我们也简单的推算了一下,大唐邮局在各个地方要想顺利的运转起来,需要的马车数量是非常的多的。  

但是马车照料起来还是比较麻烦,因为那些马匹都是活物。  

如果我们的手摇煤油发动机能够顺利的研究出来,到时候直接取代马匹,拉着车厢到处跑动,肯定会比马车方便很多。  

太子殿下一向是支持新鲜事物的,大唐邮局的那些人投其所好,肯定也会考虑采办一批我们的新式货车。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么我们把蒸汽机车作坊单独拿到大唐股票交易所里头上市交易,估计立马就能让劳掌柜您的身家增加几万贯呢。”  

荆木的这个提议很是新奇。  

劳汉三听了之后非常感兴趣。  

“你的意思是我们蒸汽机车作坊正在研究的产品,将来有可能进入到大唐邮局,取代奔驰四轮马车?”  

“是的!完全有可能!  

这段时间我们的手摇煤油发动机的进展很是顺利,通过跟外面的一些作坊购买部分零件,如今我们的样品在下个月就可以全部制作出来了。  

到时候就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