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大格局(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唐邮局的成立,显得有点高调。  

唐俭这个户部尚书亲自兼任了大唐邮局的局长,并且还从观狮山书院商学院抽调了吕小北负责具体事情的落实。  

这个吕小北跟陈斌是同窗,都是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第一批的学员。  

如今在商学院里头,也算是颇有名气的教谕。  

他的父亲吕强早些年就是一个茶商,吕小北也算是从小耳濡目染,对商业上的事情很是精通。  

要不然也不会在商学院毕业之后就顺利的留下来当了教谕了。  

这一次,唐俭为了让大家充分的认识到大唐邮局的好处,专门召集了不少报社的写手开了一个发布会,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大唐邮局的定位、使命和运营方针等各方面的内容都给介绍了一下。  

之后,不管是《大唐日报》还是其他的各种报纸,都对大唐邮局成立的事情做了非常广泛的报道。  

长安城的勋贵世家也好,普通商家百姓也好,都算是在短时间内就知道了大唐邮局的存在。  

“小北,这一次你可是处在风口浪尖,务必要把这个事情搞好,要不然就对不起太子殿下的看重了。”  

在作坊城中的一处院子,吕小北刚刚回到府中,就被自己阿耶叫到了跟前。  

吕强十几岁开始经商,对大唐这些年发生的变化也都是看在眼中。  

“阿耶您放心,我知道事情的轻重的。  

这是太子殿下监国以来安排下来的第二件大事,能够交到我来具体执行,我肯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其实这个事情,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是不见得就那么的困难。  

太子殿下已经把大的框架给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各个州县的事情具体落实下去而已。  

大唐邮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结合了现在的驿站之后进行完善而成的。  

有太子殿下的支持,这个事情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吕小北对自己将要负责的事情,显然是信心满满。  

作为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教谕,这些年他也是研究了不少商业案例。  

现在能够有机会自己出手操刀大唐邮局的组建与发展,他自然是非常上心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要真的把这个大唐邮局搞好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在长安城来建立这么一个体制,那确实不是很难,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可不是这样。  

大唐地域辽阔,特别是辽东道、镇北道等地方,一个县的面积比关内道一个州的面积还要广阔。  

在这个邮局的建设过程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你还不能单纯的使用某一种方法去进行解决。”  

吕强显然没有自己的儿子那么乐观。  

吕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看上去比较有前途的子嗣,吕强自然不希望吕小北把事情给搞砸了。  

“我明白您的担心,不过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  

这一次太子殿下一口气要求建立起全国各道、州、县的邮局体制,自然也是给了充分的支持的。  

户部已经将相关的费用专门划拨出来了。  

我准备首先把各个州的邮局给建立起来。  

这些州府的邮局负责人,我准备一个冲当地世家子弟中选择,另外一个从各个书院的学员之中选择。  

这么一来,两个人搭配着展开工作,既能解决当地的一些具体问题,也能及时的跟长安城这里保持沟通。”  

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很多。  

不过吕小北显然是已经把大的框架给屡清楚了。  

这么一来,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要不然的话,大家都跟无头苍蝇一样,那就麻烦了。  

“既然你已经有了主意,那就大胆的去做吧。  

在这个过程之中,及时跟唐尚书和王掌柜保持沟通,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一意孤行。”  

吕强自己不过是一个贩卖茶叶的商家。  

虽然这些年也算是挣了一些钱财,但是不管是见识还是财富,其实都还比较有限。  

所以他真正能够帮助到吕小北的地方,其实是不多的。  

好在他也有自知之明,除了提醒吕小北一些事情之外,并没有多加干涉。  

“阿耶,太子殿下每次都是搞这么大手笔的事情,会不会有点好大喜功了?”  

萧府之中,萧锴跟年迈的萧瑀在书房之中说着话。  

“什么叫做好大喜功呢?”  

萧瑀很是淡定的瞥了一眼萧锴,显然不是很认可他的说法。  

“先是搞出面向全国的人口调查,然后现在又是组建什么大唐邮局。  

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小事,真的要做好的话,难度非常的高。  

最关键的是这些事情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是一个很值得让人感到怀疑的东西。  

花费这么多的钱财去搞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让人感到怀疑啊。”  

在萧锴眼中,人口调查也好,大唐邮局也好,基本上都是不会直接产生收益的事情。  

但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却是非常的多。  

这么一比较的话,就觉得这个事情好像有点不值得去做了。  

“我的观点跟你不大一样,你会有这个想法,说明你的格局还是太低了。  

太子殿下安排下来的这两件事情,其实每一件都不简单。  

如果真的能够顺利的搞出来,那么这绝对是属于有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