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火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个巨大的火柴作坊。  

最关键是火柴的制作成本非常的高昂,到时候的利润率,绝对不会低。  

很可能这将成为广受欢迎的新一种外贸物资呢。  

“红磷生产出来之后,红磷火柴作坊的规划,要尽可能的大胆,把规模修建的大一点,能够用到蒸汽机设备的地方,尽可能的使用蒸汽机设备。  

当然,初期的时候,为了尽快的推出火柴,你们可以在作坊城里头现成的作坊里头先生产一部分的火柴出来售卖。”  

有好东西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既然安全的红磷火柴已经能够生产出来了,自然要让百姓们尽早的用上这样的好东西。  

“太子殿下请放心,最快下个星期我们就能生产出第一批的火柴出来。  

后面我们会同步的修建专门的火柴作坊,让我们的火柴产量在将来能够不断的提高。”  

饶永祥自然是希望自己管理的作坊能够越大越好。  

按照现在的情况,火柴作坊是放在化学院旗下的。  

虽然到时候挣的钱不是全部留在化学院,但是对于化学院的经费来说,绝对也算是一件好事。  

毕竟,化学院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需要花费的钱财是非常多的。  

一不小心就会把学院分配下来的经费给用光了。  

“阿耶,这火柴的出现,会不会让打火机陷入危机之中呢?  

一个打火机的价格是比较高昂的,可能都够买好几年用的火柴了。”  

小玉米突然问了一个颇为特别的问题。  

打火机作坊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销量却是非常稳定。  

特别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之中,许多海商都会携带一箱打火机出海售卖。  

而在长安城的勋贵富商家中,也肯定都是家家户户都有打火机的存在。  

“打火机是打火机,火柴是火柴,他们两个的功能虽然是一样的,但是购买者的对象却是几乎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像是自行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出行,但是并不会对四轮马车的销量带来什么特别的影响。”  

李宽可是知道,哪怕是后世的打火机已经做得价格非常便宜了,在液化气或者天然气普及之前,农村里头使用的点火之物,普遍都还是火柴。  

一次点火基本上一根就够了,一盒火柴够用一个月。  

而一盒火柴的售价才一两毛钱,哪怕是普通百姓也是用得起的。  

“没有影响就好,要不然到时候就尴尬了,指不定长安城中会有多少人笑话我们呢。”  

小玉米虽然聪明,不过指望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的心态有多成熟,显然是不现实的。  

“冲儿,东宫那边这几天有什么动静吗?”  

长孙无忌心事重重的回到家中之后,就把长孙冲叫到了跟前。  

虽然李宽经常都不参加朝会,但是已经感受到李世民的去意的长孙无忌,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如果是李治登基了,长孙无忌有许多种办法把权利揽到自己手中。  

但是换成李宽的话,他就没有任何的信心了。  

不仅没有信心夺取更多的权利,就是要保持现在的局面,也是非常困难了。  

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长孙无忌,心中其实也有点后悔。  

不过,这个时候他是真的没有勇气跟李宽鱼死网破了。  

因为到时候鱼可能死了,但是网没有破。  

要是长孙皇后还活着,那可能情况又会有点不一样。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说来也是奇怪,李宽这段时间尽是在折腾一些小玩意。  

那个茶叶蛋就不用说了,无关紧要的东西居然在《大唐日报》上面频频露面,之后的那个刘大娘卤肉铺子也是差不多,很是受到了《大唐日报》的照顾,让人有点搞不懂。  

除此之外,这几天李宽去的最多的就是观狮山书院,据说还指导化学院的人搞出了一种新式的火柴出来。”  

长孙家的情报力量,还是不差的。  

当然,这也跟李宽身边的这些事情,没有特别的保密必要,所以长孙冲才能搞得那么清楚。  

“新式的火柴?他们的打火机作坊的生意不是很不错吗?  

就连我们府上都在使用,继续搞新式的火柴,有什么意义呢?”  

火柴这个东西,长孙无忌不算很熟悉,但是却也不是没有听过。  

“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在南北朝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比较原始的火柴。  

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可以很容易的引火。  

当然,这种原始的火柴跟观狮山书院的火柴作坊制作出来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华夏大地的火柴,一直到了民国后期才实现了国产。  

要不然火柴也就不会被叫做“洋火”了。  

“是啊,我也觉得很奇怪!阿耶你看,这就是他们制作的火柴,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点火的效果却还可以。”  

长孙冲说完,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火柴盒子。  

“你居然已经有火柴的样品了?”  

长孙无忌好奇的接过了长孙冲手中的火柴,在长孙冲的指导下,试用了一根。  

“确实很好用,但是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李宽把时间花费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