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你怎么就觉得作坊城房子价格会下跌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御史,今天的玉米采摘之后,明年立马就可以种上几十万亩的玉米。如果产量都像有这么高的话,估计粮食的价格要开始下跌了。”  

今天的玉米采摘,对于大唐也好,对于长安城也好,都是一件大事。  

所以玉米地的四周,自然就都围绕了许许多多的各色人群。  

杨本满和令狐无疆自然也在人群之中。  

“听说辽东道那里的稻谷和大豆,今年比往年多了不少。现在又有玉米这样的高产农作物,估计粮食的价格是要下跌了。  

不过,不管是什么时候,粮食的价格都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下跌的,这会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毕竟,每个地方的粮食需求,伴随着粮食价格的下跌,是会增加的。  

你看现在长安城的酿酒作坊,明显比以前多了,市面上能够看到的酒水种类,已经越来越多了。  

并且一般的酒水价格,已经低到普通百姓也有能力购买的程度了。  

这其实就是粮食价格下降带来的一个客观影响。”  

杨本满想到了王富贵在《国富论》中提到的市场上空那只“无形的手”。  

大唐的粮食价格,也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  

虽然玉米和土豆的产量都很高,但是大家毕竟还是习惯了吃小麦和稻谷。  

所以它们的价格是不可能出现幅度很大的下跌的。  

当然,如果把时间跨度放到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那么粮食价格的下跌幅度还是非常大的。  

在贞观初年,买一斤粟米的价格,现在都可以买到两斤都不止了。  

要是再过个十年,也许现在买一斤粟米的价格,也可以买到十年后的两斤。  

百姓们花费在口粮上的钱财,跟整个收入的比重,肯定是会不断的下降的。  

就像是后世,如果是在九十年代,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月收入也就只有几百元。  

那个时候一斤大米也差不多要一块钱左右。  

按照一个成年男子一天需要吃掉一斤米来计算,单单花在购买大米的钱财上面,就要占据了收入的一成左右了。  

但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已经去到了五六千,大城市里的更是去到了一两万了。  

这个时候,虽然普通大米的价格也上涨到了三块来钱了。  

哪怕是同样一天还需要一斤大米,一个月下来,购买大米的收入占据总收入的比重,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大唐交易中心契约交易铺子折腾粮食契约的事情咯?”  

令狐无疆还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但是听杨本满的意思,其实这个商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大。  

“粮食价格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万一到时候因为你的资金进入的原因,导致粮食契约价格大涨大落,指不定到时候你要担什么责任。  

所以我不是很建议你去炒作粮食相关的事情。  

当然了,你要是觉得以后令狐投资公司筹集的钱财太多,大唐股票交易所没有办法完全消化的话,那么我还是建议你去作坊城那里继续购买房子。  

这两年,作坊城的房屋价格虽然比较稳定,但是这反倒是最好的购买时机。  

等到下一次上涨来临的时候,可能只需要半年,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作坊城的房屋价格就直接上涨好几成了。”  

一直以来,杨本满都算是一个“炒房党”。  

依靠在作坊城的房屋投资,至少为杨本满带来了几万贯钱的收益。  

哪怕是到了现在,杨本满在作坊城也还有超过一百套房子握在手中。  

“我看南山建工一直都没有停止在作坊城修建房屋的步伐。按照这个节奏,等到作坊城的所有土地都利用起来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万套房子被修建出来,这么多的房子涌入到市场上的话,按照《国富论》的理论,那就是供大于求了,到时候价格会下跌的吧?”  

令狐无疆显然觉得作坊城的房价已经太高了,没有太大的上涨空间。  

甚至他还觉得作坊城的房子价格会不断的下降。  

他的这个想法,就跟后世许多普通百姓的想法差不多。  

九十年代,刚刚有商品房的时候,北京的房产价格要几千块钱一平米。  

那个时候普通百姓的月收入就只有几百块钱,几千块钱一平米的房价,简直就是天价。  

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百姓,都觉得房屋价格肯定会下跌的。  

然后等到零五年零六年的时候,北京的房屋价格开始进入到万元时代,专家学者仍然在说房屋价格太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崩盘。  

百姓们也觉得这个时候不适合去买房,还是等一等吧。  

眼看着房屋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然后从一字头到二字头,三字头,四字头…  

好了,等到进入六位数的时代,大家终于觉得房屋价格总算是到了尽头了,肯定要下跌了。  

可是,大家等来的只是后悔。  

没买房的,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买?  

买了房子的,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买大一点。  

除了局部的回落之外,就没有看到大城市的房价有什么真正的下跌。  

作为大唐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的房价,自然是有着足够的上涨空间。  

毕竟,在长安城买房的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