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大游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然还是非常可观的。  

“马周说的没有错,这孔颖达虽然在朝会上没有找到反驳的方法,,但是并不表示这事情就过去了。我们得提前把握一下他下一步的行动。”  

王玄武在旁边也觉得马周说的有道理。  

“孔颖达如今是国子监祭酒,他能够最容易动用的力量就是国子监的教谕和学员。作为国子监威信比较高的祭酒,孔颖达在国子监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那里总共有一万多的学员和教谕,如果孔颖达把他们利用起来的话,指不定会给我增加一些麻烦呢。”  

王玄策也在旁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孔颖达使出什么花样出来,我们应对就是了。如果他做的比较过分的话,那么我们也不介意做一点更加过分的事情,就看他儒家的人到时候怕不怕了!”  

这年代的儒家不像是宋朝明朝,李宽觉得自己还是有把握对付他们的。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这马周居然当着那么多的朝臣和陛下的面,如此污蔑我孔家,如此侮辱我儒家,实在是太过分了,此仇不报非君子啊。”  

国子监里头,孔颖达气急败坏的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  

今天散朝之后,御医很快就过来了。  

简单的施救了一下之后,孔颖达就借坡下驴,醒过来了。  

之后就立马回到了国子监,准备商讨着反击剪发的大事。  

“孔祭酒,楚王府的态度如此强硬,这一次的剪头发,已经从顾氏成衣作坊蔓延开来,观狮山书院和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里头很多人也都开始剪头发了。甚至街面上都能看到一些剪短了头发的年轻人。  

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反击一下,压一压楚王府的威风,估计以后就没有人把国子监放在眼中了。  

明年的入学统考,估计大家都抢着想要去观狮山书院,愿意来国子监学习的人,会比往年又少一些。”  

司马才章本来对剪头发的事情没有那么上心的。  

毕竟,这只是小范围的特定人群在剪头发。  

楚王府的人甚至都没有在《大唐日报》上面呼吁大家去剪头发。  

但是,如今孔颖达在朝堂上被打脸了,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国子监被打脸了。  

作为国子监的教谕,司马才章自然也是很在乎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他跟国子监的关系,如今就是这么紧密。  

“我们国子监有一万多人,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么多年来,我们跟观狮山书院的矛盾是越来越深,不少学员都不喜欢李宽。  

这一次,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们完全可以组织整个国子监的学员和教谕,在朱雀大街上来一个大游行,口号我都想好了,就叫做‘身体发肤,受制于父母,胡乱剪短,不忠不孝’。”  

孔颖达说完,双眼盯着司马才章,希望得到他的回应。  

虽然司马才章觉得剪头发跟“不孝”还能勉强扯上关系,但是跟“不忠”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在孔颖达虎视眈眈的眼神之下,他什么都没有多说了。  

“孔祭酒,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您要我往西走,我绝对不会往东;你要我向南走,我不会朝北。”  

“好!才章,不枉我这些年信任你!那现在我们就风头行动,马上组织国子监的教谕和学员,开始上街游行!”  

孔颖达觉得自己心中的那股怨气,今天要是不发泄出来,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奇耻大辱啊!  

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自己被迫晕倒了。  

估计很快的,长安城中就会传出各种各样的版本的传闻了。  

“反对剪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不忠不孝,人见人唾!”  

朱雀大街曾经是长安城最重要的一条大街。  

不过,自从大明宫修建之后,这条街道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长安城最主要的街道。  

等到李世民搬到城外的颐和园办公,一个月都没有几次回到大明宫的时候,朱雀大街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的下降了。  

但是,不可否认,朱雀大街仍然是长安城最有代表性的街道。  

宽敞的大街,可以直接容纳十几辆四轮马车通过。  

青石花岗岩修建起来的大街,一直都没有被改为水泥道路,倒是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街道两旁种满了银杏树,没到深秋时分,银杏叶子黄了,朱雀大街就成为了长安城最美的大街。  

不过,今天的朱雀大街,却是突然被一股人流给堵住了。  

各种马车被迫停靠在了街道两旁,动弹不得。  

而孔颖达则是一马当先的站在队伍前方,时不时的还挥舞着拳头,喊着口号。  

国子监上万号人猛地涌进朱雀大街,大家还聚在一起。  

这个场面可是非常的壮观。  

街上巡逻的警员,立马就发现了情况不对。  

然后就骑着永久自行车,飞快的回到警署呼叫增援。  

好在国子监的学员也只是游行,并没有搞“免费购物”。  

所以朱雀大街上,虽然交通拥堵了,但是并没有引起什么慌乱。  

“韦兄,这孔颖达,没想到还有这么刚烈的一面啊。”  

朱雀大街街边的马车当中,杜构跟韦思仁看着缓缓前进的游行队伍,心中颇为感慨。  

“这一次,马周的话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