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威力如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两个铜半球之间有一个黑乎乎的垫片,这就已经可以初步证明两个半球是不相连的。  

不过,现在打开之后再看一眼,终究是更加妥当。  

“各位,这个铜球将会在格物大厦门前进行展示,作为我们观狮山书院的一个标志性物品,随时欢迎任何人参观。”  

李宽看到李忠的表现,自然明白他在干什么。  

干脆的,把这铜球拿出来展示一番,彻底打消所有人的疑问。  

“陛下,两个铜半球表面光滑无比,绝无事先相连的痕迹。虽然属下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铜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之后,就需要如此巨大的拉力才能拉开,但是楚王殿下的这个实验,应该是跟他说的全部相符合。”  

李忠回到李世民身边后,大声的将自己的确认结果说了出来。  

一旁的李承乾、李泰、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也都听得清清楚楚。  

不过,大家的反应就各不相同了。  

“今天的这个第一届大唐学术交流会,果然不凡,朕算是没有白来了。以后这种有意思的活动,完全可以不断的举办下去嘛。”  

李世民这话,算是对今天的活动做了官方的背书,得到了正式的承认。  

这让孔颖达很是羡慕嫉妒恨。  

奈何国子监这几年,除了参与编纂了基本书,其他拿得出手的功劳一点也没有。  

这让孔颖达心中变得焦躁起来。  

长此以往,儒学的地位岂不是每况愈下?  

第一届大唐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了。  

李世民离开之后,朝中大佬们也都陆续离开了观狮山书院。  

不过,书院里的学员们反倒是热血沸腾的聚集在一起,讨论着今天的三个主题。  

“师父,这空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却是存在于我们四周。有时候,我们可以在空气之中闻到臭味,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空气很湿润,有时候有感受到很干燥,但是肉眼看上去,都是一模一样。”  

狄仁杰站在李宽身边,问了自己今天想了好久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王爷,我看学员们越来越多,都不肯散去,要不干脆您给大家开一个讲座,就说一说大家都关心的空气问题?”  

许敬宗今天在幕后忙碌了一天,此时也站到了李宽身边。  

“对啊,师父,要不你给大家做一个讲座吧。我上一次听你的讲座,都不知道是多久以前了呢。”  

刘元也很想从自己师父口中再听到一些新的理论出来。  

“行,那就趁着大家都这么感兴趣,本王就简单的将我对空气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李宽稍微想了想就同意了。  

要让物理、化学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提升学员们对物质本身的理解。  

而气体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如果不搞清楚来,很多东西解释起来就很麻烦。  

虽然是临时而来的讲座,不过李宽倒是一点也不发憷。  

只要简单的将初中和高中学到的一些常识拿出来给大家讲一讲,就足够引起大家的轰动了。  

“大家可以看一看,我手中的这个烧杯,就是书院的实验室里头最常见的一种,而这鲸油蜡烛也都是大家每天都在使用的。在跟大家开始讲座之下,我们先来观看一个小实验。”  

大讲堂中,再次变得人山人海。  

不过,这一次来的都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  

“现在我把这个蜡烛点燃了,要是没有人理会它,那么一直到最后没有蜡烛了,火苗才会熄灭。那么现在我在蜡烛上面扣上这个大烧杯,大家继续看一看,这个蜡烛会怎么样。你们谁上来帮我完成这个动作?”  

为了让大家亲自感受到这个蜡烛和烧杯都是最普通的东西,李宽搞了个小互动。  

“我来!  

李宽的话刚说完,一名学员就举起手来,并且直接往台上走来。  

“王爷,这事卫国公家的大朗李德赛,前几天突然说要来格物学院学习,我就做主同意了。”  

许敬宗在李宽耳边轻声解释了一下。  

李宽点点头,没有说话。  

很快的,李德赛拿起烧杯看了看,然后再盯着蜡烛看了一会,没有发现什么,才把烧杯盖在了蜡烛上。  

大讲堂中,众人盯着烧杯里面的蜡烛,都没有说话。  

就这么过了几分钟,里面的烛光闪烁了一下。  

明明没有风,这个火苗却是在晃动。  

这让大家的精神更加集中到了蜡烛上面。  

“啊!蜡烛熄灭了!”  

突然,不知谁惊叫了一声。  

原理,烧杯李的蜡烛居然真的熄灭了。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烧杯罩着蜡烛,现在蜡烛却是突然熄灭了呢?而旁边没有用烧杯罩着的蜡烛,却是燃烧的好好的?”  

李宽对大家的反应很满意,轻咳一声,正式开始了讲座。  

“是不是因为蜡烛燃烧把烧杯里面的空气里耗光了,所以就熄灭了?”  

善于思考的狄仁杰,结合刚才铜球实验的时候,想到了铜球里面的真空,觉得烧杯里面会不会也是真空,所以蜡烛熄灭了。  

不得不说,在狄仁杰的问话下,很多人都觉得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如果是空气耗光了,那就成为真空了。要是这样的话,这个烧杯就根本没办法随便揭开来了。可是你们看,我这随便一动,烧杯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