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限购一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本店的镜子独一无二,找遍大唐也找不到更加好的。”  

香儿对于自家王爷折腾出的玻璃镜子,那是信心爆满。  

“我说的可不是普通的铜镜,是那种水晶一样的东西制作的镜子哦?”  

“小青,那是玻璃,不是水晶。”  

贵妇人矫正了自家丫鬟的说法。  

“玻璃?”香儿心里一下就有谱了。  

放眼大唐,能够说出玻璃二个字的,就现在来看,只能是参加了长孙皇后寿辰的那帮人了。  

撑死也就是这帮人回去之后和一些亲近的人会再提一提。  

反正不管怎么说,今时今日能够说出玻璃两个字的顾客,必然是长安城里有些地位的。  

“夫人这边请,我看您是识货的,没错,珍宝阁现在只卖一款产品,那就是玻璃镜子。”  

香儿将贵妇人带到一个柜台旁边,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精美的檀木盒子,小心翼翼的打开。  

“哇!”小丫鬟首先忍不住惊叫了起来,“夫人,这…这就是玻璃镜子吗?果然比铜镜好百倍千倍啊。”  

“那是自然,要不然也不能在皇后娘娘的寿辰上…”  

可能意识到在珍宝阁说长安皇后相关的事情有点不合适,贵妇很明智的停了下来。  

“明天就是小姐十三岁的生日,夫人把这面镜子送给她,小姐一定喜欢。”  

“这辈子生了四个娃,也就静雯的性子和我有点像,十三岁对女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了,送给她一份好礼物也是应该的。”  

说到自己女儿,贵妇人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几位郎君性格随国公爷,小姐性格随夫人呢。”丫鬟一边和自己主子说着话,一边问道,“这面镜子多少钱?”  

“一百贯!”  

香儿微笑着回答,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说的价格有什么离谱的。  

贞观五年,大唐已经有了点盛世的意思,物价慢慢回落,特别是粮食价格,是最近几十年当中最低的。  

按照长安城普通人家花费来计算,大体上一两贯钱就够生活了,条件稍微好点的,四五贯钱也够用了。  

一百贯!这都够几十家百姓一年的生活了。  

小青:“这么贵?”  

贵妇:“这么便宜?”  

很显然,小青毕竟是一个丫鬟,一个月拿着不到一贯钱的例钱,一百贯买一面镜子,实在是很难接受。  

但是贵妇人不一样,她可是知道玻璃镜子在长孙皇后寿辰上都大放异彩的。  

虽然眼前这面镜子比寿辰上那面要小不少,巴掌大不到就卖一百贯,但是也不能算贵。  

香儿在一旁微笑着,什么话也没有说。  

同样一件东西,在不同人眼里的感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后世帝都的房价,如果变为五万一平,很多人都会去排队抢;但是对于一些一直生活在七八线城市的人来说,五万,好贵!  

“给我来两面吧!”  

贵妇人倒也没有心痛两百贯钱,直接要了两面。  

“不好意思,现阶段每个顾客只能买一面!”  

“什么?”  

贵妇人仿佛觉得自己是不是产生了幻觉。  

我是谁?  

我在哪?  

还有怕多卖镜子的?  

香儿心中也有点忐忑,没听说有这样买东西的,但是自家王爷就是这么吩咐的,她只能照做。  

这也算是李宽的一个饥饿营销吧。  

虽然有钱人要多买几面,方法多的是,但是至少给人一个感觉,这个镜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给人一种逼格满满的感觉。  

并且,这也间接的防止了一些人直接把珍宝阁当做批发地,购买一大堆镜子运输到外地高价贩卖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跟楚王府瓷器作坊产能还有限,更准确的说法是制作玻璃镜子的工艺还不够成熟,成品率和效率都比较低的原因。  

一段时间之后,放开来卖是必然的。  

至于这个一段时间是多久,就完全看李宽的心情了。  

“夫人,珍宝阁的镜子数量有限,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每一名顾客的需求,本店限定每批顾客只能购买一面镜子。”  

香儿看着贵妇人的反映,想到了当初李宽跟自己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自己的诧异,心里面莫名的就平衡了好多。  

“我说你们店也真是奇怪啊,有钱挣也不要。”小青虽然刚开始觉得镜子太贵了,但是发现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两面的时候,又觉得奇怪。  

“镜子制作过程复杂无比,产量有限,成本高昂,;本店的卖镜子,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这么好的东西。”  

香儿说了一句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  

不挣钱的生意,以自家王爷掉进钱眼里了的风格,可能吗?  

“一面就一面吧。”  

贵妇人倒也不纠结,今天只能买一面,也够了,大不了明天再来买一面嘛。  

“掌柜的,这珍宝阁今天只有一名客人,然后又和开业那天一样,一个人影都没有了。”  

珍宝阁对面的额脂粉铺子里,小二仍然像是勤劳的小蜜蜂一样观察着。  

“嘿嘿,我倒是好奇它能够撑住多少天,一天就一个顾客,还不知道人家买没买东西,就是买了,能挣多少钱呢?”  

掌柜的看了一眼自家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再看看对面门可罗雀的样子,心里莫名的一阵骄傲。  

“那么大一座铺子,肯定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