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居然好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今天的朝会比往常晚了一点结束,除了最开始那一幕,倒也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  

“杨御史为民请命,实在是我辈楷模啊。”  

“是啊是啊,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  

退朝之后,官员们三三两两的往大殿外面走去,而杨本满周围自然也有几个相熟的同僚。  

说起来,御史这个职位是很清高的,等闲也不会有太多官员去得罪他们。  

当然,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有朋友,相熟的大体上也都是御史台的其他御史。  

“不敢当!不敢当啊!今天还真亏是魏公站出来替我说话,要不然可就搞砸了。”  

杨本满心中暗自欣喜,不过倒也不好把所有的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魏公自然是了不起的,但是要是没有杨兄你挑起话题,魏公日理万机的,未必想得起这件事啊。现在好了,不管楚王到底做了什么,陛下关注之下,想来会收敛很多,老百姓也可以安心的过日子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担忧自己会不会走着走着就被人抓走,搞一个开肠破肚的局面了。”  

“这楚王殿下,也真是越来越能折腾了,要不是杨兄你及时站出来,还指不定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往太极宫外走去的时候,一名百骑卫小步快跑的往宫中走去,一路上还不小心和几个退朝的大臣撞在了一起。  

“太极宫中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房玄龄看到百骑卫的这个表现,忍不住呵斥了一句。  

自从李宽整出来蜂窝煤,解决了朝廷的大难题之后,房玄龄对这位闲散王爷的印象就有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在他看来,李宽明明就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以前的各种胡作非为,完全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故意捣乱一样。  

所以今天李宽被弹劾,他也是有点不高兴的。  

不过一时半刻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李宽把人的肚子给打开了,这件事他也是听说了的,没有搞清楚最新情况之前,作为当朝宰相,他不好贸然发表看法。  

“房相,非常抱歉,实在是有紧急情况要向陛下汇报。”  

百骑卫看拦下自己的是房玄龄,也不敢托大。  

虽然百骑是直接听命于李世民的力量,并不怕房玄龄。  

但是怎么说人家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只有脑子犯抽的人才会随便去得罪。  

“紧急情况?”  

房玄龄眉头以皱,犹豫了一下,不知道适不适合问。  

“楚王殿下救治的肠痈患者,已经醒来了,并且整个人的精神完全变了,郎中确认过之后,认为肠痈之症完全消失了,只是伤口还需要静养。”  

自己要汇报的事情一会大家就知道,所以百骑卫犹豫了一瞬间就说给房玄龄听了。  

“什么?人醒了?肠痈治好了?”  

房玄龄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的,人醒了,肠痈也治好了。抱歉,房公,属下要赶去复命!”  

百骑卫说完就快步往殿中走去。  

今天朝会一开始,李忠发现御史弹劾楚王,不用李世民吩咐,他就立马安排人手去楚王府确认最新的情况去了。  

所以朝会刚刚结束,就能收到确认结果。  

想必李世民应该会对这个结果很感兴趣。  

在领导吩咐自己之前就提前把领导想要了解的信息给确认了,这个道理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后世,都是领导身边的贴心人需要深刻领悟到的。  

李忠能够成为百骑司的统领,察言观色的水平自然是不会差。  

不过,房玄龄和李世民开心了,有些人就不开心了。  

“什么?楚王把肠痈患者治好了?”  

百骑卫给房玄龄说的话,周边很多官员都听到了,杨本满自然也很快就知道了。  

“是啊,我刚刚亲耳听到的呢。”一名平时和杨本满走的近的御史说道。  

“没道理啊。家父就是一名郎中,我自小也算是熟读医书的,从来没有听说开肠破肚能够治好肠痈,一般得了肠痈,发作起来就基本没救了。”  

杨本满今天会站出来,其实也是有底气的。  

以他自己对肠痈的了解,他很肯定李宽会把人给搞死。  

不管王玄武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只要在死之前李宽对他动了刀子,就不可能可以撇开关系。  

这是一个稳胜不败的弹劾。  

可是,如今…  

好在楚王一向昏庸,纨绔之名倒是盛传长安,得罪了他,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关系吧?  

杨本满只好这样安慰自己了。  

如果说杨本满对李宽的手术结果只是充满了震惊,太医院的那帮医正们听说过这个消息之后,就不是简单的用震惊两个字可以来形容了。  

“巢医正,我已经跟楚王府的郎中张景确认过了,那个肠痈患者,确实是楚王殿下亲自抄刀,把他的肚子切开之后割掉了坏掉的肠子,然后再缝合伤口的。”  

“别出心裁,别出心裁啊。”  

太医院医正巢方一脸好奇。  

作为前隋名医巢元方的儿子,巢方的医术可谓是家传渊源,长安城敢说水平比他高的还真没有几个。  

最关键的是巢方不仅仅是精通中医,对于外科也有一定的了解。  

宫里的王子公主们要是磕伤摔伤了,往往都是他亲自出手救治的。  

所以对于李宽救治王玄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