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荒山变宝山(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观狮山坐落在渭水下游,离长安城也就二十几里路。  

在后世,早年的浦东浦西就隔了一条黄浦江,可那差距大的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更不要说在大唐,离长安城二十几里的观狮山完全就看不出来有任何大唐帝都所在地的繁华。  

并且这里的山只有表层薄薄的一层土有点营养,勉强能够生长一些灌木。  

表层土壤往下就全部都是煤矿,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  

其实观狮山下面都是煤矿,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前隋的时候,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附近的一些村民来观狮山捡煤石回家当燃料。  

后来这座山方圆几里都被长孙家买下了,然而,这里的变化有限。  

一方面,观狮山离长安城二十几里,又没有官道,只有一些乡间土路连接到官道之中,说交通不便是一点都不夸张。  

最关键的是长孙家买下了这个煤矿,原本想用来作为炼铁的燃料,但是折腾了几年也没有搞出什么花样来,慢慢的也就放弃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长孙家还是有点眼光的,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用煤炼铁的方式。  

前段时间的倒春寒,让观狮山附近的村民日子更加难熬了。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倒春寒居然让观狮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加把劲啊,蜂窝煤作坊那里接到的订货需求是越来越大了,要是到时候我们的煤矿供应不上,别看来管家平时很好说话,到时候必定大发雷霆。”  

观狮山的煤矿是一个比较少见的露天煤矿,也是李宽收购的煤矿当中最容易开采的一个。  

所以这段时间,楚王府算是集中精力建设观狮山煤矿,并且在附近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蜂窝煤作坊。  

煤矿挖掘、煤矿运输、煤矿粉碎、蜂窝煤制作…  

在观狮山周边,围绕着露天煤矿,建设起了好几家大作坊。  

“江管事,你放心好了。在矿上,一天三顿,顿顿管饱,我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人会偷懒。不过,这煤石很坚实,要把它挖出来,其实还是很费人手的,如果要继续扩大产量,最好还是要增加人手。”  

一个小工头模样的壮实汉子,大着胆子和江管事说着话。  

“废话,我又不是不知道。前段时间的倒春寒,导致雍州府部分县出现了一些流民,楚王殿下已经向户部申请,要把这些流民全部安置到矿上来,也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了。”  

煤矿开采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局面,蜂窝煤制作作坊也不例外。  

和开采区不同的是,蜂窝煤制作作坊多了不少妇女的身影。  

开采煤矿是个体力活,一般女人很难吃得消,所以那里几乎是看不到女人的影子的。  

但是蜂窝煤的制作不一样,虽然也同样很累,可是妇女也还能胜任。  

甚至有些壮实的农妇,手脚麻利的,一天的产量比壮汉还要多呢。  

“老刘,你们夫妇两个都在观狮山做事,以后的日子是一点都不用担忧了啊。”  

“托楚王殿下的福,把俺们这些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村民招募到矿上,还给俺们家几个娃安排进了学堂。今天我老刘放下话来,俺老刘这条命就卖给楚王殿下了。但凡是楚王殿下说往东,俺绝不往西,谁敢和楚王殿下过不去,就是和俺老刘过不去。”  

李宽让来福安排制作蜂窝煤的时候,就别出心裁的让他安排楚王府蒙学的先生去观狮山开了一个学堂,专门教授矿区工人的子弟。  

上品无寒门!  

在唐初,普通农家子弟要读书,那真的就和做梦一般,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能够有机会识文断字就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农家子弟了。  

根本不像明清的时候,寒门子弟也能有机会读书。  

所以李宽的这个学堂一设立,立马就把矿区所有家中有适龄儿童的矿工的心给征服了。  

而对于李宽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当然,背后隐含的深意,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懂的了。  

反正短时间内,观狮山学堂的建设,那是在长安城中一点波澜都没有引起。  

反倒是各个勋贵、世家纷纷安排子弟前往大唐各处收购煤矿。  

长安城的肉是吃不到了,但是别处的汤还是可以喝一点的。  

李宽再厉害,也是不可能垄断大唐蜂窝煤生意的。  

至于蜂窝煤的专利?  

别说在大唐,哪怕是再过一千年,也没有人理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