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生生震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兵,压制自毁之力,对方完全在圣人之下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人能够战胜他!  

忽然,姜仁像是心有所感,抬头看向天空。  

浩瀚的神威从天外而降,落在封锁这片大地的阵法上。  

“诸位,请再多坚持片刻!我姜家的人到了…正在准备攻破封锁阵法!”姜仁开口,声音浑厚。  

轰隆隆!  

轰隆隆!  

巨大的震动从天外传来,似乎有一尊远古巨人正在使用巨斧劈开天地。  

姜家是这片地域的神明,他们对这片大地的掌控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当他们发现这片大地上被阵法封锁的时候,便已经聚集力量向此地而来。  

阵法之外,有十余道剑舟横空,有数十名大能目光凝重,看向被封锁的这片天地。  

一柄金色的巨斧被操控着,斧身上显化着奇异的符咒,对破开阵法有着神奇的功效。  

这是姜家极为珍贵的破阵专用法器,有诸多道纹在它的面前都脆弱无比,一挥之下便会被切碎。  

但此时,这柄金色的巨斧却像是遇到了困境,它挥动之下,并没有出现摧枯拉朽的威势,那道封锁天地的阵法只是光泽微微一弱,而后再次光亮起来。  

“破禁斧竟然无法破开这道阵法…它连圣级人物布下的阵法都可以斩开,难道这道阵法是大帝布下的吗?”有人站在剑舟前端,看着这一幕,脸色十分难看。  

“这道道纹…是大帝道纹残角。”  

姜家之中,有见多识广的老一辈强者敏锐的察觉到这道阵法的不寻常,其阵法环环相扣,且生生不息。  

这道阵法共分三层,就算破禁斧能斩开第一道道纹,当它破开第二道时,第一道道纹又会恢复如常。  

阴阳相扣,生生不息!  

想要破开这道阵法,除了使用强大的力量直接碾压破开之外,没有任何取巧的方法和器具可以使用!  

而此时姜家的圣主手持圣兵都被困在阵法内,外界的力量又能比内部强上多少?  

除非取来帝兵,或者唤醒家族神源中封存的老祖宗,让他们以圣人之力驱使圣兵,否则根本无法破开这道阵法!  

“宗祖,破禁斧无法破开阵法…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年轻人站在那名老者的身旁,脸上带着一丝忧虑之色:“要唤醒家族中的老祖吗?”  

“再试!”老者下令,眉心紧皱。  

每一个荒古世家和圣地都有底蕴,是被封存在神源内的远古圣人。  

但这些底蕴和紫山内的太古祖王相同,只要从神源之中走出,便无法抵御时光的流逝,无法再次被封存,会随着时光流逝慢慢老去、死去。  

若是没有灭门之灾,没有任何一个荒古世家愿意动用这些底蕴!  

远古圣人,极难成就。  

一个荒古世家内封存的远古圣人也不过区区四五人!  

这也正是为何姜家听到姜太虚还活着的消息之后,立马就派出大量人马前去救援的原因。  

因为姜太虚是被誉为最有可能成就圣人之位的神王。  

一个家族,如果诞生一名鼎盛的圣人,和那些被封存在神源内的“底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意义!  

而此时,为了救援被困在阵法内的姜仁,老者实在无法下定决心唤醒远古宗祖。  

姜仁虽然是姜家圣主,但实际上,姜仁的天资并不算多好,而且未来的成就可以预见,不会再有什么起伏,最多也就止步于王者。  

为了一名王者,动用家族的远古圣人到底值不值?  

老者陷入了沉思。  

他并不属于姜仁的那一脉,所以在考虑问题时并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整个姜家的角度出发。  

虽然这个想法很冰冷,但他还是做出了决定。  

如果是营救姜太虚,他可以动用家族的底蕴,因为姜太虚未来有可能成为姜家的底蕴!  

但若是姜仁,他不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丢的脸面,日后可以再找回,而底蕴一出,就代表整个姜家的力量提前暴露,在这种未大争的时代消耗底蕴,是一件愚蠢的事!  

一名王者和一名远古圣人,该如何抉择,其实并不难!  

老者的眼神缓缓沉了下去。  

他依然命人想方设法破开大阵,却并没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和姜太虚比起来,姜仁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荒古世家流传万年,圣主换过不知多少人,但家族的底蕴,却从来都是固定的那些人。  

为了一个姜仁动用底蕴,不值!  

就在此时,忽然有欢呼声传来。  

“老祖,这道阵法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不可摧…我们可以摧毁它,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有人前来禀报,破禁斧寻找出阵法中的薄弱之处,深深的切了进去。  

阵法内部。  

众人听到姜仁的话之后精神一振。  

姜家的援军到了!  

也就是说,很快这道阵法就会被攻破,他们今日并不是必死!  

一念至此,他们心中原本已经绝迹的求生之心再次狂涌上来,斗志再次昂扬!  

“杀!”  

“坚持下去,只要姜家破开大阵,我便可与圣地联络…彼时启用底蕴,定然要让你血债血偿!”一名圣主级人物盯着宁青安,从牙缝中挤出这满含恨意的一句话。  

“大阵能坚持吗?”宁青安看向黑皇。  

此时,黑皇神色凝重,在它身边有大量的秘宝,被它分别掷向不同的方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