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是否饮下神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前,还能将秘法传出去。”姜太虚自嘲轻笑:“也算是…了了我一桩心愿。”  

说完这句话之后,姜太虚的声音明显有了停顿,开始喘息起来:“道友上前…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之一生,了无遗憾,唯有一身所学不想让它随我一起埋葬地下。”  

“你想让我为你把你的绝学带出魔山,寻找传承者?”宁青安嘴角微微翘起。  

“不…”姜太虚回应道:“任何进入魔山的人都无法离开,我只是希望,这道秘法不会在我的手中失传…”  

姜太虚的意思很明显。  

只要他将斗字秘传授给宁青安,那么即便他死去,秘法也不算失传。  

而至于宁青安日后会不会死,秘法会不会从他手中断绝,姜太虚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思考这些。  

“原来如此。”宁青安平静的点了点头:“好,我愿意替你承担这份责任,若是秘法失传,那便是我的过错。”  

姜太虚此时太虚弱了。  

说完刚才的那句话之后,他足足停顿了半个时辰后,才开口说道:“有劳道友了…”  

宁青安凝神定气。  

忽然,前方的石壁上隐约出现一个干枯的身影,宛若骷髅一般,干瘦的吓人,用皮包骨头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道身影摆出一个古怪的姿态,而后便有一段简短的口诀浮现在宁青安的脑海之中。  

这便是斗字秘的起手式。  

宁青安被其中的神奥所吸引,慢慢沉淀其中。  

斗字秘是一种极其恐怖的攻击法门,威力奇大。  

不限于拳指,不限于腿法,全身处处皆可攻击,每寸肌肤都可以爆发出可怕的力量。  

如果非要和宁青安的真龙搏天术论比谁更强,那么只能说真龙搏天术强在招式上,而斗字秘则强在力量的运用上。  

掌握斗字秘,那便是全身上下,皆是进攻的武器。  

任何诡异的角度,都可以发出进攻!  

随着斗字秘的运转,他体内的皆字秘也在缓缓转动着,自行运转,仿佛在和斗字秘相呼应。  

九秘本为神话时代九大天尊所创,本应属一源,但由于太过强大,遭遇天妒,所以在无尽岁月之前就被拆分,失落在天下各地之间,再也没有重组的机会。  

而今,宁青安已经得到了九秘之中的两宗秘法,他有隐隐的感应,或许只要再经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沐浴强大修士之血,他便可以破开入圣前的最后一道门,成为真正的顶尖战力。  

在这个大帝不出的时代,圣人,已经是站在这个世界之巅的存在!  

在剩下的几日之内,宁青安将这一式完全参悟,融汇贯通。  

第七日,姜太虚的声音再次响起:“道友,你已悟通…”  

“接下来,我来演示剩下的法诀。”  

石壁之上,再次浮现姜太虚的身影,极其虚弱,像是随时要倒地不起。  

这道身影连续摆出诸多神异的姿势,同时有一段口诀在宁青安脑海之中浮现,比之前那段长的很多。  

此时,姜太虚投影在石壁上的影子虽然干瘦无比,但却有一种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霸道气息。  

仿佛受到这股气息的引导,宁青安的九转天功自行运转,浓郁至极的气血之力宛若大河一般流淌、咆哮着。  

最终,姜太虚的影子越来越慢,繁复的姿势也越来越简单,最终万千般变化归一!  

“所有变化,终归本源。”宁青安仿佛抓住了什么,他的手掌开始结印、身体上的每一寸皮肤都在演化道印,整个人仿佛都变成了一道攻伐大道规则,无处不可攻击,无处不可灭杀!  

斗字秘和宁青安修行的功法实在太贴合了。  

他的九转天功修行肉体无双、气血如海,坚不可摧,滴血重生。  

而皆字秘又可为他提升十倍战力,再加上真龙搏天术的强大杀招以及斗字秘对力量的运用,宁青安此时就是一柄打不破、捶不烂,却又锋锐无比的巨剑,难以想象当他爆发全部战力时,将会是多么恐怖的场面?  

“我的秘法,你已经全部习得…”姜太虚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解脱:“道友,你可以离开了。”  

“我能帮你什么?”宁青安看着漆黑的岩洞,感受到姜太虚的油尽灯枯:“我有圣药和神泉。”  

“你是一介散修,没有帝兵…这里遍布道纹,一旦你踏入就再也无法离开,会和我一样被困在此地。”姜太虚拒绝道:“况且,无法离开紫山,就算勉强再续命几百年又能如何?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若我离开,会将你在此地的消息传给姜家。”宁青安开口说道。  

“没有必要为了我这个早该死去的人再掀起波澜…”姜太虚虽然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但理智却依然存留。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依然还活着的消息被传出去,将会引来多大的风波。  

姜家希望他活着,但更多的人不希望他活着!  

他的出世,必将伴随着血雨腥风。  

“或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宁青安从怀中摸出一瓶神泉,向前两步,以归墟刀挑着放入道纹笼罩的区域:“我很少希望一个人活着,这个…就算是你教我秘法的报酬。”  

盛放神泉的玉瓶落入道纹笼罩之地,忽然,那些道纹蔓延出一条条漆黑的锁链向宁青安而来,速度极快!  

这便是此处绝地的诡异!  

宁青安一直早有防备,他催动皆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