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拙峰的气与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若愚极少发火,甚至就连说话的语气也一直是十分平和的,此时忽然严厉起来,自然将这群星峰弟子吓到。  

无论拙峰再如何沉寂,李若愚都是一峰之主,身份地位远高于他们。  

几人满脸涨红,向宁青安和李若愚躬身行礼,而后灰溜溜的离开。  

拙峰之上,再次变得冷清起来。  

一座孤零零的山,站在一名不得志的老人,和一名被众人视为废人的年轻人。  

夜幕缓缓降临。  

远处的星峰上有星光垂下来,宛若一道银河匹练,宛若仙境。  

那就是星峰的传承秘术,传闻可以沟通星辰,让星光入体,成就无上仙体,战力逆天。  

“昔日的拙峰,比星峰更加灿烂,人杰地灵…”李若愚看着星峰,语气之中有些失落,有些憧憬。  

听得出来,他也想要让拙峰重新大放光彩,不想拙峰在他这一代彻底泯灭在时间长河之中。  

宁青安觉得李若愚的性格很好。  

这是自从离开武当之后,第一个不管他的身份、实力,对他展现善意的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若愚根本没有调查他的身份。  

他似乎根本不担心宁青安是敌对势力的奸细。  

“眼睛是不会骗人的…你的双眼之中充满了对力量的渴望和桀骜,绝不是那种任凭人驱使的宵小之辈。”李若愚开口说道:“这也是我同意你留下的原因,希望这股对力量的渴望,真的可以帮助你取得皆字秘。”  

“不管你有什么身份,不管你取得皆字秘之后是否会选择继续留在太玄门,我都由衷的希望你能够将断层的传承续接。”  

李若愚转过头,他并不在乎太玄门是否光大,也不在乎宁青安能为拙峰做多少伟大的事。  

只要皆字秘重现,拙峰传承不断,他就算了了一个巨大的心愿。  

宁青安读懂了李若愚这些话的含义,他对这个老人也产生了一丝敬佩。  

当晚,宁青安彻夜未眠。  

他体内的气血封印,还有七日的时间才会被完全解开。  

加入拙峰之后,他更看到了一个事实。  

叶凡,依然没有出现。  

世界线似乎真的发生了改变…  

而这一次的系统奖励则更加离谱。  

要他去覆灭任意一个圣地、荒古世界,最终,斩杀至尊!  

这是两个奖励。  

覆灭一个圣地是第一个,斩杀至尊,是第二个。  

在遮天世界,但凡能够称得上圣地的,皆是流传自上古时代的宗门,门内诞生过大帝,拥有极道兵器。  

覆灭一个圣地的难度有多大?  

不亚于直接对抗一名准帝!  

而后斩杀至尊,虽然未点名是巅峰至尊还是那些自斩至尊,但无论哪一个,都是站在这片世界顶端的人物,想杀他们,更是艰难无比。  

“这系统真是越来越变态了…”宁青安自语,微微笑了笑。  

他已经有预感,即便系统不发布这些任务,他日后也会和一些圣地、至尊对上。  

无论在哪个世界,他都是所有混乱和争端的中心。  

拙峰的日子非常清闲。  

每天宁青安都只是在拙峰上下闲逛,惬意无比。  

这种生活,让他想起了昔日在武当时。  

只可惜这种日子不会维持太久。  

当拙峰传承重现之日,就是他离开的时候。  

而李若愚也根本没有督促他修行,仿佛一切都在顺其自然。  

“拙峰传承隐于山体之内,而此番世界走向出现变化,恐怕拙峰的传承也不会像原著中一样出现…”宁青安站在山巅之上,他在考虑,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世界走向上,他需要自己去寻找拙峰传承开启的方式。  

原本拙峰传承开启于李若愚悟道之时,他的道与拙峰合二为一时,拙峰之中隐藏的传承浮现,被叶凡所得。  

而此番,宁青安不知道李若愚何时悟道,所以他决定自己去侦勘。  

昔日他曾在武当山时翻阅过诸多道经,其中便有涉及到风水地势、龙脉山川的内容。  

虽然两界不同,但基础的构成却是相同的,大同小异而已。  

宁青安曾经阅读过《易经》、《春秋命历序》,这其中就有有关山川地势与大道之间的记载。  

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  

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  

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这讲的就是天地间地势山川与大道之间的关联,所有的山川地貌,都有它特定的“气”“势”。  

只要能够通晓山川的“气、势”,那么所有的山河大地,对你而言将没有任何秘密!  

宁青安开始观察拙峰的山势,包括那些岩石的纹理。  

时间一晃,过去了七天。  

这一日,宁青安察觉到体内的气血之力在沸腾着,缓缓冲击封印。  

他引导那些气血之力的走向,遍布自己的整个脉络。  

轰轰轰!  

不断有低沉的爆响从他的肢体关节、内脏中发出,那是气血之力重新充盈在他体内的表现。  

他的脊椎璀璨如金,宛若蛮龙苏醒。  

他身上也有一股极为磅礴的力量起伏,瞬间覆盖了整座拙峰、乃至整个太玄门。  

这一刻,太玄门一百零八座主峰的峰主都感受到了一股极为恐怖的气息波动,他们从打坐之中惊醒,心神战栗。  

在这股恐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