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参见陛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宁青安最喜欢抢东西。  

同时,也最讨厌别人从自己手中抢东西。  

尤其是,如此大义凛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跟他太像了。  

人最讨厌的就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所以宁青安决定杀了他们。  

他决定让三使死的很惨。  

规矩和制度向来都不重要。  

也从来没有凭借一样事物,就能令天下臣服的先例。  

就像曾经的袁术。  

拿了玉玺,照样要被追杀到破庙里,口齿不清的要幂水…  

风月云三使,显然没有料到宁青安的出手会如此果断狠辣。  

如此…不守规矩!  

明教流传到中土几十代,每一任教主即便武功再高,文韬武略再出众,也对总坛保持尊重,敬畏不已。  

而宁青安,显然跟他们都不同。  

这是个不懂得敬畏的人!  

三使对视一眼,顿时清楚今日想要从明教大帐走出去恐怕很难。  

他们三人通力合作多年,只是一个眼神便知道彼此心中所想。  

哗啦啦!  

大帐内响起一阵衣带飘动之声,流云使左手一挥,妙风使、辉月使与他一同纵身腾空而起,两个起落便来到宁青安身旁,同时手中圣火令直指宁青安咽喉!  

他们远在波斯,也听闻宁青安武功盖世,所以此时出手极为狠辣。  

同时,他们也想击杀宁青安之后,明教群龙无首,最终还是要落在他们手中。  

忽然,帐中一阵轻响。  

三使只觉得眼前人影一闪,再看去时,便已经失去了宁青安的踪迹!  

凌波微步!  

宁青安脚步微动,便已至三人身后,面对毫无防备的后脊一剑横扫过去。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和阻碍!  

倚天剑带起一道绚丽的血花,三使身体从空中坠落,肢体腰部以下直接断开!  

噗通!  

大帐内静止了。  

几名明教高手看着这一幕,愣在了原地。  

朱元璋只觉得松了一口气。  

三息之后。  

“啊!”惨叫声凄厉的响起!  

大帐内一片血腥!  

三使面容扭曲,躺在血泊之中。。  

他们知道宁青安很强,但不知道会强到这种地步。  

一剑!  

只有一剑,便断绝了他们所有生机。  

他们宛若被斩断肢体的虫子,凄厉的攀爬惨叫着。  

这一剑,注定让他们无法继续活下去。  

但同时不会让他们死的太快。  

足够让他们感受到充足的痛苦。  

“我的东西,别人不能碰,想都不能想。”宁青安平静的用手帕擦着剑刃上的血迹,眯着眼睛看着濒临死亡的三使者:“摘果子,好玩吗?”  

流云使面容扭曲:“你擅杀天使,来日波斯总坛必然挥军杀来,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记着你的话,来日我杀入波斯之时,你和你们的总教主泉下相见,也让他知道总坛为何而灭。”宁青安收剑,轻笑着说道。  

“啊,你这以下犯上的逆贼…”流云使破口大骂。  

朱元璋直接走上前来,一脚将其脑袋踩瘪。  

哗啦!  

朱元璋双手拿起圣火令,恭敬递到宁青安面前:“恭喜教主又得至宝!有此物在,教主之位便名正言顺了!”  

宁青安沉默片刻,伸手接过圣火令看了看,说道:“不需要。”  

转身,扔进了军帐的火盆里。  

“明教上下,谁若对我坐位有意见,尽管来找我。”宁青安坐在中军帐内,平静的把倚天剑横在身前,闭上了眼睛。  

朱元璋看着宁青安,不动声色的躬身行礼。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明教不再是明教人的明教。  

而是宁青安的明教。  

与他手中的倚天剑一样,都是被他握在手中的武器。  

宁青安是明教的主人,不是明教的一员!  

不,或许早就是如此…  

只不过,是今天才说出来而已。  

明教大军围堵皇城,元廷拼死抵抗,战争如绞盘,两方都各有损伤。  

僵持不下。  

然而就在一天之后,元帝便在皇城寝宫内被杀,身首异处,死不瞑目。  

北大都内人心惶惶。  

如今天下,已被明教夺取十之六七,元廷手中大部分城池皆已失守,若是北大都一破,元廷将彻底覆灭。  

迫于压力与形势,元廷在进行了短暂哀悼之后,重新推举了一位新帝。  

但新帝登基当天,再次于寝宫内身亡。  

接连两位皇帝横死,彻底让元廷慌了神。  

就在他们想要推举下一位新帝的时候,那些皇族们都异口同声的表示了拒绝!  

宁死也不做皇位!  

他们现在已经明白了,皇位是个魔窟,谁坐谁就死!  

而官员们则说就算死,也要登上皇位之后再死!  

百般纠缠之下,终于一名倒霉蛋以抽签的方式坐上了皇位。  

但就在这位皇帝登基之后半个时辰,便差人出城与明教大军议和,并表示元廷可以让出北大都,甚至可以退位重新回到昔日祖先的大漠,只希望宁青安给皇室留最后一点尊严,给些盘缠和粮草,以供元廷迁移。  

这位使者,显然很懂谈判的手段,有软有硬,不卑不亢。  

并且在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若是宁青安不答应这个条件,即便决一死战,明教也要死伤无数。  

宁青安笑了笑,让使者离开了明教大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