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三十二章没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次索南毛拉终于得偿所愿了,万玛又回来了!  

可是看样子万玛并不是太欢喜!  

万玛,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观察以后,终于被放心的放了回来!  

可是万玛对于自己的故乡却没有那么亲切!毕竟见识过长安的繁华以后,只有几座城堡的象雄,无疑就是一个贫瘠之地!  

万玛倒不是有多不想家,只不过是认为自己岁数还小,还想在大唐多学几年!  

哪怕是打败房遗爱也好啊!  

几天以后,王义方踏上了归途!  

万玛接替了王义方的位置,至于说把象雄交给他们,他们会不会复辟~呵呵,大唐现在还怕打仗吗?  

西域三十六国哪个敢多说一句话?多吉也在多吉人手里,他们敢驳斥大唐的政令吗?多一个象雄能怎么着?  

再说了,象雄这里可是自从归到大唐才吃饱饭的,他们若是敢提复辟,估计学会知识的象雄人都能推翻他们!  

好日子过够了?吃几天饱饭?  

朝堂之上,这几天气氛有些紧张!  

这几年李二愈发的独断专行!简直不允许有驳斥的声音出现!  

也就太子殿下还能和陛下驳斥两句!就这也经常上演这么一幕~  

“父皇,对于皇家学院和国子监选三十人,直接入仕之事,儿臣以为不妥!  

科举,为的就是删选人才,若直接入仕,对于那些莘莘学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另外,皇家学院和国子监,一处取三十,谁能保证这三十就能榜上有名?另外,这对国子监以及皇家书院的学子们也不是什么好事~  

他们知道前三十可以择优入仕,那他们就会生出惰性!哪怕有状元之才,可是三十不必参科举,让他们才学不得已施展,无异于对他们的一种否定!  

更何况,若有滥竽充数之辈,岂不是坏了两所官学的名声…”  

李二听了也很无奈,这国子监太不争气!第一年皇家学院和国子监一起科举的时候,皇家学院这边暂时还真没什么可以拔尖之人!  

而且国子监这边还吹了黑哨~考题国子监半年以前曾经考过!  

还算国子监要点脸,没有直接突击考题!  

就这,皇家书院的考中的,比国子监考中的还多了四五个!  

唯一一个让国子监可以炫耀的就是~头名是国子监挂名的,高士廉三子~高慎行!  

可是人家高慎行根本就没在国子监读书啊,只不过是在这里挂名而已!  

这国子监就有些尴尬了!  

李二面子上就有些过不去了~于是李二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皇家书院和国子监,则三十个学优之人入仕!  

这话一出,虽说朝中之人知道这事儿有些苟,但是毕竟就读于国子监的都是自家孩子,这事儿有利,而且~又不是自己提出来的,正好装作若无其事!  

反正陛下说的,你有意见找陛下提去!实惠我们是得了…  

没想到,李承乾不愿意了…  

好嘛,这里一边三十保证入仕了,虽说剩下的人还可以走科举,可是~这不公平啊!连朝廷都不公平了,你让学子们怎么想?  

李承乾一番话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李二一拍桌子:“太子殿下,你这是要抗旨不成?”  

李承乾面无惧色:“并非抗旨,只不过是不想父皇丢脸!国子监若是不惧,为何不考?科举本就是为国筛选人才!  

国子监若是有才,何惧一考?  

皇家学院虽说不是个个英才,可是都是有傲气的,若父皇一在坚持则三十而入仕,那这三十就给国子监吧,皇家书院,无惧一考!”  

“你、你、你~混账!信不信朕废了你?”李二暴跳如雷!  

李承乾一拱手:“若父皇因此而废了儿臣,您就不怕儿臣反了你吗?”  

俩人相视儿立!  

李二暴跳如雷,火冒三丈!李承乾平静如水,坦然自若!  

众臣无一插话…  

过了一阵,俩人相视而笑!  

“哈哈哈!不愧是朕的儿子!哎就是有一点可惜了!”  

“是啊,是啊,都没人插言了,怎么就没人和孤造反呢?”李承乾摇了摇头可惜道!  

“是啊,是啊,上当次数太多,都学精了!本来朕还想骗几个出来发配一下呢!没想到没人出来!”  

“哎,看样子靺鞨那边只能从今年新中举的里面选了…”  

众臣…  

一个皇帝,一个太子,俩人假装造反骗人!你说你们俩能在没溜一些吗?  

幸亏这几年众人都养成习惯了~一旦涉及皇位之争,干脆就别参与的好习惯!  

要不然还不一定有多少人被骗呢!  

“陛下,薛延陀使者和黠戛斯使者一同来长安觐见,这两年薛延陀和黠戛斯打的不可开交!  

黠戛斯毕竟国弱,这次怕是让陛下从中调停!不知陛下何时召见他们?”  

说话的是王玄策,现任鸿胪寺少卿,但是鸿胪寺那里,唐俭基本上是不去的,鸿胪寺大小事宜都是由王玄策拿主意!  

就连上朝奏本这事,也是王玄策一手操办,面对唐俭这样一个上官,不知道是该欣喜还是该悲哀!  

王玄策作为新晋官员,带着一股子的冲劲儿,只要是想说的,管你太子还是陛下,我先把正事说了再说!  

王玄策一点儿也没因为自己打断太子殿下和陛下的扯皮而心跳!  

甚至王玄策还有些不悦~好好朝会还是议论点儿正事吧!别扯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