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归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泰想的,又何尝不是李二和李承乾想的?  

李泰那里虽说研究的还行,可是能跟得上他的,能有几个?这些人无一不是聪明绝顶之辈!放到李泰那里,李泰都觉得可惜!  

而且再怎么说~李泰那里也属于工部,对于读书人来说,多少有些low。  

士农工商,早就深深的烙进了人心!就算是现在渭县钢厂的大匠们,也是在自家儿子里面挑一个不太蠢的来继承自己的手艺!  

最聪明的,肯定送去读书!  

请最好的先生,进最好的书院!敢不好好读书抽死你!老子有钱,请得起先生,也养得起残废!  

至于不太聪明的,继承自己的手艺就好!自己多努力一下,好好教教呗!大不了多锤两顿…  

连他们本身自己都有些瞧不起自己的职业!赚钱了第一件事就是想要让孩子走科举的路子,别人不看好这个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可是逆天改命的方法!命、运无形,不可掌控。风水一说,云山雾罩,积德之能说是劝人向善!  

想改变命运的,只有读书!  

也只有读书,才是他们你能够掌控的!以前穷,吃饭都吃不饱,更别提什么读书了!现在有机会了,他们怎么可能不让最聪明的孩子去读书?  

那问题来了~读书出来以后,直接去李泰手底下搞研究~这不扯呢吗?老子好不容易供出去一个读书人,结果转一圈儿回炼钢厂来了~  

闹呢?  

有那个,我让你读什么书啊,直接跟我学就得了呗!  

有这种想法,李泰那里找不到助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程鸿叹了一口气:“哎!还是宣传的不够啊!这次收获如何?”  

李泰轻蔑的笑了笑:“呵呵!他们这群人干什么来的,你我还不知道?一个个唯恐天下不乱!  

诗词歌赋弹琴唱曲,什么都会。但是你一旦问到正事,他们就左右而言其他!  

以前我倒是听太子大兄说过~有时候清官比贪官更遭人恨!  

可不是嘛~贪官虽贪,但是聪明的会先把民众养肥,这样贪起来才有油水!清官虽清,可是他们除了一身正气,什么都没有!  

边关有寇,不思剿灭,只等寇来了,拿着宝剑来个舍身成仁!  

他倒是成仁了,民众如何?治下如何?  

哎!幸亏有太子大兄在前面顶着,我不用思考这些!要不然想想就头疼!”  

程鸿则眼珠一转:“诶!我倒是思考了一下,你若是真争,没准儿还真能成…”  

“少来!我回去了!以后再来人直接去你那里!”  

程鸿…  

“我从今天开始,就在这里住了!直到父皇从扶桑回来为止!”  

“你也太…算了!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应付吧!”  

程鸿看着李泰远去,点了点头:还好,看样子李泰根本就没那个心思!  

而且~这事儿,程鸿最好别沾边,要不然自己都快成了江南氏族共同的敌人了!  

程鸿仔细思索了一下:“诶?对了!好像兰陵萧家好像没人过来吧!  

要不说,这姜还是老的辣,萧瑀居然没让兰陵萧氏参与进来,这~难道他听到了什么风声…”  

萧瑀哪里是听到风声!只不过是萧瑀觉得凡是程鸿参与进来的事,最好离着远点儿的好!再加上萧瑀对兰陵萧氏的绝对掌控权,让兰陵萧氏忍住了想要搭上来的欲望!  

“呜呜呜!”  

李二的大唐号来了!  

李二出泉州港的时候何止百舸争流,归来之时,千帆竞秀!  

大唐号船首,李二站在船头,猎猎风中,难道出来,李二心情不错!  

拍了拍船头:“哎!不知以后朕还有没有机会在坐这船了!”  

这时候侯君集开口了:“陛下,若是想…”  

李二连忙摆了摆手:“好了,这里才是大唐号的归属!若是大唐号能护朕海疆,那可比朕的心情重要多了!”  

“定不负陛下重托!”  

“好!好!”  

李二换了小船,直奔港口,大唐号则回泉州检修!整个大唐,也只有有数的几个港口neng停的下这艘巨船!  

但是能检修大唐号的,只有泉州港!  

李二远远的就看见李泰站在港口,脸上立刻就笑容满面,可是看到程鸿,脸上就没了笑颜!  

长孙皇后劝说:“陛下,臣妾看鸿儿不错,陛下以后还是对鸿儿面色好一些…”  

“哼!朕一想到上林苑那一群骡子就忍不住!臭小子,太过胡闹!万一要是被有心人利用了,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长孙皇后一阵无语…  

这事儿程鸿做的是过分了!长孙皇后也没法求情!  

“恭迎父皇、母后,归来!”  

“恭迎陛下、娘娘、公主归来!”  

“平身吧!长安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大事小事都有,大事就是儿臣甚是想念!至于,小事…  

不足挂齿!”  

“哈哈哈!青雀,你呀!确实是大事!”  

要不说,李泰招人喜欢呢,说话会说!  

“这些人…”李二看着李泰身后的众多书生,开口问道!  

李泰连忙解释:“哦,父皇,这些都是江南地区的才子,沧海遗珠!这段时间,儿臣所要忙的事情太多,深感力不从心,所以就想着找一些人帮儿臣分担一些!  

要不然就算是儿臣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