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一章回长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程鸿这次走的是水路,从泉州入海,从余杭镇入大运河,一路逆流而上直奔长安等他们到余杭的时候,余杭的民众已经等在两岸了。  

一艘小船上,一位耄耋老汉划着小船来到了大船身边。  

程平哪敢让老汉的小船在下面久待,这大船若是一个摆尾非把小船弄翻不可!  

连忙找了个吊篮放下去俩人把老汉搀扶上来。  

程平道:“这老丈,怎么还划个小船过来了?多危险啊,家里人也不劝劝…”  

老汉笑呵呵的说:“不碍事,不碍事!”  

程鸿说:“老丈可有什么事情?”  

老汉从身背后拿出一个包裹!层层打开以后,里面是一个红面白里子的披风:“程都督,老汉知道你为官清廉,可是这披风你一定要收下。  

不为别的就为俺们余杭做了这么多事,我们无以为报,长安天寒,给程都督加件披风御寒!”  

说罢眼神希冀的看着程鸿,程鸿伸出双手结果披风:“长者赐,不敢辞!鸿便厚颜收下了!”  

“好!好!这便好,这便好!老汉不耽搁大都督的时间了,老汉这便下船!”  

程鸿吩咐:“程平,把船开到港口,送老丈回去,然后咱们即刻启程!”  

“诺!”程平下去安排了…  

这已经是程鸿收获的第七件披风了!七星城一城件!  

都是坐着轻舟快船追上来的,这余杭镇是最后一站,过了这一站便一路奔长安了…  

程鸿让大船把老汉送回了港口,船只迅速的退去,一路上歇人不歇船,直奔长安城!  

几日后,长安城已经历历在目了!程鸿和李恪站在船头一阵感慨!  

尤其李恪,走的时候灰头土脸,被贬为南海郡王,一个连封地都没有的虚职!  

现在不但被赐予了仪仗还重新挣回了蜀王的官职!  

李恪看了看身后,是一串船队,上面是自己在泉州时候搜罗的新奇东西。  

里面有珊瑚树,龙涎香,珍贵木材打造的桌椅,整根的象牙…  

程鸿则有些近乡情怯了!  

程鸿此次险死还生虽说吉人天相,可是毕竟在死亡线上走了一遭!  

李恪没话找话:“诶!妹夫你说谁来迎接咱们?”  

“不知道!”  

“咱们是从哪里下船?”  

“渭水码头!”  

“咱们是坐车回去还是骑马回去?”  

程鸿…  

渭水码头这里,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以及李佑李愔,还有程怀默,程怀亮和一些在长安的纨绔们都跑来了!  

除了李承乾是奉旨前来,其余人都是自己过来的。  

李承乾也是知道了消息以后早早请旨,前来迎接的。  

一个是自己的弟弟,一个是自己的妹夫,尤其程鸿,对李承乾对大唐的贡献可以说是把这架即将失控的马车,硬生生给扳回来了!  

若不是怕程鸿木秀于林,估计李二都会直接迎接来!  

船只停靠好了,程鸿一马当先蹦了下来,然后是马头紧跟着跳了下来,紧接着是后面八只熊罴崽子摇头晃脑的跟着下来了!  

后面跟着几个亲兵牵着熊罴脖子上的皮圈铁链,然后是陆陆续续下来的江南东道几位接到圣旨的人!  

最后是李恪带着赞蒙赛玛噶和波利库姬,而那边的李承乾等人若不是怕礼官参他们,早就跑过来了。  

就这李承乾等人也激动不已!  

等程鸿他们走进李承乾上前拉住李恪和程鸿的手:“三弟,程鸿,你们可算回来了!”  

那边李泰挤进来:“三兄,你在江南东道和程鸿共事他没少欺负你吧?”  

“哪能!只有我欺负别人的,哪有别人欺负我的?”  

“阿兄,咱能不吹牛不?也就他们瞒着你看你出丑,一次太子大兄看奏折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你俩批折子的时候程师都派遣蒙多在外面过一手。  

把那些鸡毛蒜皮的都挑到他那边,疑难杂案都放到你这边!每天…”  

李佑捂着李愔的嘴把李愔拉了回去:“童言无忌,童言无忌!你们聊你们的,太子大兄没看见那封奏折,三兄也没被骂成豚…”  

李恪…  

李承乾…  

李泰…  

你们是傻子吗?  

这俩货虽然出息了不少,可是这么一看俩人加一起顶天等于四啊,这是一对二啊!  

李恪转头:“程鸿!我掐死你!”  

李泰一把拉住李恪:“三兄,三兄,这货啥战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劝你还是别想不开!”  

李恪…你们这是劝人吗?  

李承乾看着他们在那里闹成一团,眼里透着希冀!  

程鸿走过去用肩膀撞了一下李承乾:“想去就去嘛!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  

你明明想去,可是你不说,他们不知道,以为你不想去…”  

李承乾摇了摇头:“你呀,你呀,这码头不是说话的地方,圣旨都是手谕,咱们一家人我就不宣了,走吧!  

别占着码头太长时间,影响不好!”  

倒是个明君的样子!  

众人听李承乾的话开始上马的上马,坐车的坐车,准备往回走。  

李丽质钻到了李承乾的车里:“大兄!母后身体还吗?”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母后身体不错,今年连气疾都没发作几次!多亏了孙神仙还有程鸿给的一些方子。  

只不过你怕是不怎么好了,母后都说了,这次肯定要禁你足了!堂堂公主怎么能在夫家住那么长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