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张龙的机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叶,终于又能见到你了。”  

“你是不知道啊,上次我老爸对你的评价有多高。”  

“直说你是年轻一辈第一人,还说我无论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你。”  

徐景城一走过来,就开始大倒苦水。  

“行了,阿城,等会再跟苏叶叙旧吧。”  

“你们俩先试试手,我这边心痒得很啊。”  

徐中书劝到,看到他这副急切的样子,苏叶的心态也放平了一些。  

虽然人家一句话,自己就不得不过来展示一下身手。  

但好在,这位徐中书是真的喜欢功夫,找来跟自己试手的人也不是什么保镖打手的,而是自己相对熟悉的徐景城。  

苏叶站出来,静静的站在徐景城面前。  

一看苏叶的动作,徐景城也停住话头,说了一声“好的大伯”,就也神情严肃的看着苏叶。  

苏叶这个站立动作,看起来只是站的笔直,但徐景城可是内行。  

立马就看出来,苏叶的核心力量已经收紧,随时可以出手。  

这个家伙,徐景城心中羡慕,这个苏叶竟然可以这么快的就进入准备状态。  

不说其他的,仅凭这一手就能看出,当代龙汉帝国的年轻一辈武林人士中,无人能出其右。  

“苏叶,小心了。”  

徐景城低喝一声,身形快速冲上,一拳打向苏叶的脸颊。传奇苏叶不着痕迹的后退小半步,用左手隔开了徐景城的这一拳。  

没想到,这一隔苏叶发现徐景城这一拳竟然没有用力,只是轻轻一推就把他的手臂推开。  

徐景城眼看着苏叶上当,心中暗喜。  

他最常用的乃是左手。  

从小徐景城就是左右手都可以写字画画,而且他左手的力气比右手要大出不少。  

不过这些年来跟一些武林同道进行比试的时候,他都是只用右手就可以击败对方。  

左手作为他的杀手锏,鲜有人知。  

这次能成功骗过苏叶,也让他大为振奋,毫不犹豫的,就将左手探出,直取苏叶的颈部。  

他这是想要一击得手。  

旁边观战的徐中书,看到自己的侄子一上来就使出了左手,心中也是感叹不已。  

陈旭东看的则是心中紧张。  

苏叶能打他是知道的,但具体有多能打,他就不清楚了。  

看到徐景城的左手呼啸而来,他甚至有些紧张。  

这一下要是打中了苏叶,那估计不死,也要直接昏厥啊。  

场中的苏叶则是微微一笑,对于徐景城的这一拳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耳边听着徐景城手臂攻击带出的风声,他连右手都没有用,左手快速回到脖颈前,一把握住徐景城的左手,然后猛地一推。  

徐景城只感觉一阵逆血上涌,明明势在必得的一拳竟然被苏叶这么轻易的挡住。  

而且,苏叶把他推后一步,立马起脚,踢向自己的膝盖。  

徐景城强忍着心中的不适,连退两步避开苏叶的这一击。  

哪知道苏叶从这一下开始就得势不饶人,一击快似一击,一击猛过一击。  

徐景城只能疲于应付,不断的后退,只有招架之力。  

旁边的徐中书看的双眼发光,心中不断的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功夫,这才是真正的龙汉国术。  

哪是马宝国之流,那种纯粹的嘴上功夫。  

徐中书后悔了,早知道苏叶的功夫这么精湛,他就让人带一台摄影机过来了。  

这样的对战,在二弟徐翰林身上都很少见到。  

甚至徐中书有理由怀疑,二弟徐翰林这些年养尊处优,虽说还在经常修炼功夫,但身为龙汉武术协会的负责人,这些年要南来北往,拜访各家的名宿。  

再加上徐翰林也是跟旁边的陈旭东差不多,年纪也要快50了,哪里能比得上正直青年的苏叶呢。  

武术界有一句话叫做拳怕少壮,也有一句话叫做乱拳打死老师傅。  

意思就是练习拳法,年纪越小,气血越充沛,力量也大,耐力也好,跟那些年纪大的武师相比,他们的身体就能让他们在对战中取得胜利。  

“停停停!”  

徐景城喘着粗气,狼狈不堪的说道。  

“苏叶你这也太猛了吧。”  

“你这拳法是从哪里学来的。”  

徐景城一屁股坐在地上,抬头看向面前的苏叶。  

只见苏叶在听到他的话后,快速收回了刚才已经出了一半的拳头,站定身形望着他。  

就这个动作,徐景城就知道,苏叶已经练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这个词听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没有几十年的功夫,那是根本不可能练的出来。  

而苏叶这才只是一个22岁,比自己还要小的年纪,怎么就练到这个境界了呢。  

“这个不便告知。”  

“不过,你拳法的缺点我倒是帮你找出来一个。”  

苏叶穿着中山装负手而立,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动过自己的右手。  

“阿城的拳法有什么缺点。”  

徐景城还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看到他们结束的徐中书就急忙跑过来问道。  

“他的打法太过刚猛,一拳一脚击出后,基本都不留余力。”  

“这样的打法针对一般的练武之人是没有问题的,但碰上那种经验老道的就被坑。”  

“对对对,就是这样。”  

徐景城听苏叶说的在理,连忙从地上站起来,拍着屁股上的土说道:“我今年暑假的时候去川省那边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