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铲灭(4K)(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尊与师尊两人共同为李清儿背书,这事就算是完全定下了,不会再有丝毫阻碍。  

李清儿心里像是吃了蜜糖一般的甜,俏脸上浮现一抹红晕,悄悄低头,细声道:“弟子谨遵掌教至尊、师尊命,一定将此事知会于他,让他尽早来本教一趟。”  

“好。”  

石青山点了点头,看向两位太上长老,神色转而严肃:“既然圣女已转换门庭,拜太上长老郑知秋为师,此事亦当通传全宗,令各处不得散布谣言,兴起议论。  

此外,太上长老应真一,我们亦该着手料理了。  

自今日元鹰脱离太上长老之列后,其之躁动必然越发明显,又兼圣女改换门庭,更难免刺激他,你我三人需制定一个周全计划,好好安排了他。”  

“是。”张修脸色凝重,首先点了点头。  

郑知秋则皱眉道:“真一太上,虽被先天寄生,但情志尚未完全迷失,若如此就处置了他,本教岂不是要痛失一位法身境的太上长老?”  

郑知秋出此言语,其实并不代表内心没有铲灭应真一的心愿。  

只是圣女拜入了他的座下,而就当下来看,圣女极有可能就是未来的掌教至尊,那么他为了避嫌,也该主动出言规劝另外两位,希望他们再三考虑是否要诛灭应真一,以免他人以为此事是郑知秋行排除异己之举动。  

李清儿刚刚与几位先天教高层敲定自己与王安的事情,内心正自欣喜雀跃,忽然就听到石青山转而要处置了自己的先师尊,内心难免有些惊异。  

其听到石青山称自己师尊应真一被‘先天寄生’之时,更是无比茫然,不知道此事又从何说起。  

不过既然谈论到这样事情,已经不是李清儿所能了解的层次。  

她躬身向列位高层行了一礼,就要先告辞离去之时,郑知秋忽然转首过来,向李清儿道:“你回去之后,暂且居住在无崖峰清灵院吧,待我回去无崖山,再给你妥善安置。”  

“谢过师尊。”李清儿自然没有异议。  

她与应真一从此形同陌路,再加上应真一可能要被‘处置’掉,她自然不可能再回转应真一占据的山峰,在现在师尊所居之地则一处住所,却是应有之理。  

李清儿就此退去。  

石青山眼望着大殿门口的方向,接着先前的话题,缓缓道:“应真一被先天寄生已久,其极有可能是在成就法身之时,就已经被先天所寄生。  

如今本宗之内,风云激变,已经差不多是‘半人’的他,在如此激荡局势之中,进一步异化乃是必然。  

此时如再不出手铲灭他,等他彻底非人之后,就悔之晚矣!”  

不等两位太上长老回复,石青山接着道:“此次诛杀应真一之行动,我不能出手——我自身先天寄生亦已较为严重,一旦被其体内先天之种有所感应,说不得会两相融合,届时酿成更大祸患。  

所以,此次诛杀应真一之事,便要全靠二位太上长老联手了。  

元鹰已经决定闭死关,不会插手宗派之事,祁长春虽在未来至尊之事上与你等有所争执,但如此大是大非面前,他必然不会犯错。  

我会特意知会他一声,令他保持沉默,更要约束好他那个圣子徒弟。  

如此,诸般阻碍尽去,你等只要全力施展,将之诛灭就是!”  

听得石青山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张修与郑知秋对视一眼,却是再无犹豫,重重点头应声:“谨遵至尊钧旨!”  

“此事宜早不宜迟。”石青山眼神沉凝,“你们此时便去吧!  

速速将之诛杀,永绝后患!”  

其立下命令,就要立刻得到贯彻实施,杀伐决断。  

两位太上长老各自一点头,同时离开了先天道宫!  

太元宫中。  

应真一居处。  

檀香浮动,宁静祥和。  

应真一盘腿坐在蒲团之上,神色平静,双眼微闭,似乎已浸入修行之境,浑然忘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时,应化龙领着一人悄然走进了静室之内,请那人落座之后,方才向应真一叩首道:“主人,老奴已经把祁圣子请来了。”  

“好。”  

应真一缓缓睁开眼睛,四下元气周流,陡然给祁仙一种对方已经化身先天,天地诸气无处不存有其影踪的感觉。  

他心下暗道:“都说应太上修为精深,是与掌教至尊比肩的人物,而今看来,传言非虚!  

似应太上展露出的这般气息,自己只在掌教至尊身上感知到过,可见二人修为,或在伯仲之间!”  

一念及此,祁仙心中更是对接下来的谈话生出一丝期待。  

圣女将要改换门庭,甚至在掌教至尊授意之下,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断无更改之可能。  

她既做出这种事,作为其原本师尊的应太上,焉能善罢甘休?  

此次他老人家请自己前来,说不得是给予自己甚么机缘,或是想要与直接自己联手,令圣女师妹狠狠吃一个教训!  

祁仙心中想入非非。  

他在出了先天道宫不久,就被应真一请了过来。  

此时其师尊祁长春还在回转自家山峰的路上,根本不知道他的爱徒被应真一请去了。  

“圣子,居处简陋,唯有一杯清茶奉上。”  

应真一抬眼看向祁仙,眉目五官本显得有些冷厉的面孔上,因浮现出的一抹笑容而冰消雪融。  

他与祁仙温和地言语着,应化龙自然将备好的香茗奉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